2020师说新语 | 徐燕: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2020-11-26 11:09:50

江苏省镇江中学  语文老师  徐燕

王栋生老师说: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老师在辛勤地工作。

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反思中学教师的教学生活,充满了“忙”与“累”。学校严峻的招生竞争、沉重的升学压力带来的教师密致的课时安排、繁重的作业批改、严苛的质量评析、细密的规范要求等日常工作上。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找学生谈心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硬性任务,不仅要完成,而且需精益求精。所以终日勤有余劳,心无偶闲,拖着耳提面命的疲惫,结束一天的工作。如此,哪还有什么进德修业、读书写作的时间与精力?

不仅如此,日复一日反复、机械、高强度、高密度地操劳,在不知不觉中被逼仄了眼光识见,粗糙了心性觉悟,磨钝了棱角锋芒,失落了理想锐气,消退了精进动力。这是可怕的磨损。青春的血肉、抱负、狂想,曾今的凌厉卓发、犀利尖锐,一天天化为迟钝、缓滞、平庸,任时光的风自行吹拂与摆布。

所以,一味埋头苦干的教师,惟其兢兢业业、俯首帖耳、任劳任怨、不避苦累,反倒越来越显得拘谨、固执、狭隘、浅拙。他们的思想认识,年复一年,仅只在经验的表层滑翔。而读书、思考、写作的习惯与功力,则在日复一日地操心劳碌中,耗散殆尽。即便偶有所感,也难以深入系统地总结成文。

这便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学教师上课神采飞扬,写文章却枯涩粗糙;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思想却几近空白。在摸索了基本的教学规律之后,他们的教学艺术也遭遇发展瓶颈,难以突破提升。

惟有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指导思想。

教师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不是春蚕,作茧自缚,吐丝终老;

教师不是农民,精根细作、体力重复。

教师是什么?

王栋生老师用四个关键词概括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者、学习者、写作者、实践家。“没有功利意识的沉潜”, 持续的读书、思考、写作,勇敢的实践,是进德修业的不二法门。曹勇军、王开东、程振理、王栋生、黄厚江这些在中学语文教坛声名显赫的大家,他们无不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写作、强于表达。他们新鲜的求知心态、丰沛的知识涵养,深厚的学术积淀,温润的人文情怀,令人敬佩不已。

可是,他们并不生活在真空的教育环境中,他们也在教学一线,面临着同样“唯分是图”的教育困境、承担着同样繁重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让他们依然有时间、有精力、有心境成就自己?

他们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学生。他们似有点石成金之功,能极大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当地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赢得了学校、家长的高度信赖。

王开东老师的一句话,多少道出了其中奥妙:教师要智慧地“懒”一些,再“懒”一些。

教学的重点,不在督促、逼抑甚至代替学生做什么,而是唤醒、激励、启发、点拨。学生能自己学习、自我纠正、自行总结的,绝不越俎代庖,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教师适当关注、抽查、指导。这将极大解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出其不意的创造性。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合理设计活动、流程、要求,精当点拨,适时指导。

故此“懒”绝非慵懒,绝非沉溺于口目声色之娱,而是给自己赢得了难得的清闲安宁,润养了思考的时间与灵韵。不慕虚名,不求功利,不为外物所拘,不为功名所累,清心静性地栖居于自己的园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身心俱适,心境如此悠然,可以静观心潮的起伏、聆听心灵的籁音。

萧条淡泊、闲和宁静,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惟其心思澄明空朗,才能心旌摇荡、游目骋怀、上天入地、追古抚今;惟其凝神专一,致虚守静,才能穿透物象,于细微处见精义,于深邃处显灵光。这种物我两忘,化融于天地宇宙间的神境,正是处于“高峰体验”这一生命极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

“疏懒”的背后,恰是教师对教育品格的坚守,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个体“人”的尊重,对教育理想的守护。他们上下求索,不懈创新,成功突破了因过度劳累和机械重复而导致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职业倦怠,创造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的诗意生活:博览群书,涵养文气;开拓“语文自留地”,在自己的班级做有意义的实验;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