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合同”画皮下环境服务公司偷排2000多吨危化品 环境公益诉讼四家公司被告,13人获刑
2020-06-03 19:23

扬子晚报讯(记者 刘浏)化工公司生产的危废物品有着极其严格的处理规范,危废物品从出厂到被环境企业接收、进行无害化处置,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记录。但是南通市一家企业以“1元合同”将盐酸等危废物包装成产品,违规经过转包交由环境服务公司处置,而这家环境处置公司则直接将污染物质排入新江海河。6月3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在长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发布此案,记者了解到,最终涉案四家公司进行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3人分别获刑十个月至七年不等。

图片

偷排化工废液被抓现行

新江海河南接长江,北连通启运河、通吕运河,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镇培德村穿境而过,是长江流域江苏南通段的重要水体。2018年3月,民警接到反映,新江海河近来时常散发出刺激性臭味,人们不得不门窗紧闭,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种种疑点引起公安机关的关注,经对新江海河水秘密取样、送检鉴定,结果证实新江海河培德村段有害物质明显超标,河水被严重污染。沿新江海河上行,位于省道336江海河大桥东首的D环境服务公司有重大排污嫌疑。

南通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决定立即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很快发现该公司负责人陆某与周边的化工、医药企业有着频繁联系,不断地有废酸、废碱液等危险废物运输到公司,在夜色掩护下,有时输送到废船上偷排,有时则直排新江海河。2018年4月13日傍晚,民警进入D环境服务公司,将正在偷排化工废液的员工钱某某、张某某抓获,并在传达室里起获记录有偷排废危险废物的账簿。经过闪电抓捕、突击讯问、深入调查,一个涉及上游企业生产、居中介绍运输、下游偷排倾倒的污染环境利益链逐渐浮出水面。

摸清偷排链,四家公司成被告

2018年7月20日,D环境服务公司及陆某等13人污染环境案移送如皋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案卷材料有厚厚的16本,涉嫌排污共达到2000多吨。原来,2018年1月至4月中旬,A化工公司、B医药公司等明知C化工公司及陆某某、沈某某、袁某某、施某某等单位、个人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仍向其提供或委托处置副产盐酸、废溶剂、乳化液等危险废物。C化工公司实际经营人陈某某及陆某某、盛某某、袁某某、樊某某明知D环境服务公司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仍将接收的上述危险废物委托D环境服务公司处置。后D环境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陆某安排公司员工张某某、钱某某将接收的上述危险废物直接倾倒至长江支流新江海河内。经过承办检察官研究分析,本案中的上游企业在污染环境利益链条中已经涉嫌犯罪,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随后,检察官围绕5个方面的事实提出24条补充侦查意见,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2019年1月4日,如皋市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对A化工公司、B医药公司、C化工公司、D环境服务公司等4家被告单位、陆某等13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

撕下“1元合同”的虚伪画皮

该案庭审时,被告单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一系列辩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盐酸还有使用价值,不是危险废物。”、“副产品盐酸是合法卖给他们的,公司不知道他们会直接倾倒,没有犯罪故意,公司无罪。”

检察官指出,副产盐酸在离开A公司时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处于被抛弃的状态,即属于被废弃的危险化学品。A化工公司及章某某的所谓1元‘销售’合同非但未给其公司创造利润,反而增加了350元/吨的运输费经营成本,不符合市场规律及常理,系假‘出售’、真‘处置’。危险废物性质如何认定、“贴钱”销售是不是非法处置、有无主观故意?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检察官与辩方展开激烈交锋,通过交叉讯问、重点举证质证、综合答辩等,一一回应,逐一撕下“1元合同销售”等虚伪画皮。法庭经审理认为,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正确,法院予以支持。最终,4家被告单位分别被判处罚金六万元至六十万元不等,1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七年不等。

全省一年多来提起相关公益诉讼203件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汪莉介绍,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依法批准逮捕长江流域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417件750人,提起公诉1667件4161人;立案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2424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654件,提起公益诉讼203件;推进复垦耕地林地4059.2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247.7亩,依法追索环境损害赔偿修复金5亿余元。

检察机关在打击污染长江水体的环境犯罪、非法采砂行为、破坏长江岸线行为、加强对长江及支流渔业资源的保护等四类工作中发挥作用。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行政机关加强协作,形成长江保护合力。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情况,去年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挂牌督办11件涉长江案件。省院制定下发《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察一体协作机制的意见》,推动沿江八市在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人才交流、课题研讨方面深入融合。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