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胸臆直书与草篆新创 ——观朱友舟的书法新作
2020-06-03 17:37

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今天推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朱友舟。

★☆★参展艺术家:朱友舟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书协会员,书法系副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2014-2016年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中心班(贵阳孔学堂)结业,201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帛中心访问学者。曾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毛笔、笔工及书法创作》、《江苏书法史》,并参与文化部课题《中国书法创作理论研究》,2019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战国楚简书风研究》,2020年,主持江苏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一带一路”古诗创作》。

2012年《鸡距笔考》获全国第九届书学研讨会二等奖。

2014年《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 。

2016年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出版的论著:

《姜夔<续书谱>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

《南京艺术学院硬笔书法考级教程》(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草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朱友舟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工具、材料与书风》,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荣宝斋出版社。

胸臆直书与草篆新创

——观朱友舟的书法新作

文/李安源

纵观历代书法经典,其文不过日常书写,或为抄文,或为手函,或为祭稿,皆出于偶然之实用书写。因其非为书而书,心手两忘,落墨天真,婴心至纯,此如坡公所言:无意于佳乃佳。然书法一立,为法而法,即为法役,难见真身。书法之法,初为笔法,乃见书体,书体与笔法,是为书法之形骸;书法之法,初有文心,乃见神采,文心与神采,是为书法之精神。今人之书,多为成法所困,徒见书法的形式,不见书法之精神。

友舟教授游美归国,赠我《草篆》一书,内蒐其近年书法新作百余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新作,大抵有两种形式,一为近乎抽象绘画的现代书风,其结构张扬,笔墨华滋,笔法墨法,书法画法,归于一也。初看此书,颇似日人书道,然凝其结字与章法,又处处合乎书法,其生动之势,处处发乎胸臆也。其近作的另一种形式,是谓“草篆”,将楚简与草书予以融合,可谓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然新意之外,古趣盎然,古意新意,莫可辨矣。今人学书,大抵不出碑帖之藩篱,然友舟教授能集古篆与草法为一炉,自由地书写,和谐地呼吸,堪称当代书坛的一隅胜地。我以为,草篆的新创,它标志着朱友舟书法创作的里程碑式的转型,同时也标示着他与当代主流书坛的分道!所幸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现代书法的又一道曙光。

2017/11/10李安源于黄瓜园宋元明斋

朱友舟作品欣赏


张艳编辑整理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