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27岁“鱼爸爸”照料7条中华鲟3年多:就和撸猫差不多
2020-04-26 18:42

4月23日上午,“27岁鱼爸爸守护7条中华鲟”的微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3年多来,为了精心照料这些“水中大熊猫”,“鱼爸爸”严御诚特地从20多公里外的家中搬到救护中心宿舍,与它们朝夕相处,不仅对它们的秉性习惯了然于胸,还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这鱼爸爸……挺帅!”“鱼爸爸,这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敬‘鱼爸爸’!鱼孩子们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守护!”在微博评论区,网友们对严御诚表达了满屏的赞美和敬意,也有网友调侃:“请问需要鱼妈妈吗?”

以“鱼爸爸”的暖心称呼上了热搜,严御诚颇感意外,他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作为‘自闭惯了’的90后,个人受关注的感觉并不好,但还是挺开心,因为水生珍稀动物和长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关注,当自己做的工作能给社会带来一点改变,这是很有意义的。”

驾车1300公里

将7条中华鲟从湖北荆州接回常熟

4月23日中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苏州常熟市渔政监督大队浒浦中队的中华鲟保护救助中心,目前居住在中心的有7条中华鲟和1条胭脂鱼,这是两种长江原生物种。

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美誉,它们已有1.5亿年历史,每年10月到11月,它们到长江上游繁殖。鱼卵孵化后,中华鲟幼苗顺江而下,到长江口稍作停留,然后在大海中发育。成熟后的中华鲟会再游回长江继续繁殖后代,往返路径长达5000多公里。然而,这些珍贵的生物界“活化石”如今却面临着异常严峻的生存环境挑战。

7条中华鲟从刚来时的50厘米,到现在鱼体长到1-1.2米,记者看到,水池里的中华鲟在一圈一圈地“畅游”。严御诚说,刚来时,它们很怕生,一直在水底,不敢游上来,现在已经适应了新环境,显得放松了不少,每天在水池里嬉戏玩耍,有人靠近也不那么警觉了。

2019年4月,严御诚和同事们一起,驱车自驾1300多公里,连夜从湖北荆州中华鲟保育基地接回了7条中华鲟宝宝。在接回来途中,他们在氧气袋里打满氧气,在底下放满冰袋,降低温度,减少鱼在路途中的生理活动。“中华鲟对水质特别敏感,性情比较温和,不攻击人,另外,它的眼力也非常差。”严御诚说,中华鲟摄食速度很快,根据体长测算大概体重,再按体重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分两顿投喂专门的蛋白配合饲料。

图片

中华鲟在水中游动

严御诚出生于1993年,老家在江苏镇江。2016年8月,他从湖南农业大学水产专业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常熟市渔政监督大队浒浦中队工作。

为了守护中华鲟,严御诚和队友经常打击违法捕捞,每年平均出艇200多次,出车300多次。“第一块负责的工作就是(救护)中华鲟,我没有想到,于是开始研究鱼类生理学、外伤处理、中华鲟的食性等,恶补这方面知识。”严御诚回忆,当时中心有几条野生的中华鲟,由于设备不够完善,只能做短期救护,一般护理两三个月就放回长江。

送来中心救助的鱼类都是野生的,大部分是从长江误捕上来的,渔民发现它们受伤,会送到中心来救治。和鱼儿们打交道久了,严御诚慢慢摸清了中华鲟和胭脂鱼的“脾性”。相对中华鲟来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喜静,不会过分游动,晚上摄食。

图片

工作人员在给中华鲟称重

专家给胭脂鱼下了“病危通知”

但他们跑赢了“死神”

2018年八九月份,一条体形较大的胭脂鱼被紧急送来抢救,鱼的尾鳍有一个很深的伤口,鳞片已经发黄溃烂,感染程度相当严重。鱼的状态也不好,不怎么动,也不太进食。当时专家都判断这条鱼没救了,严御诚看着这条体长80公分的胭脂鱼,看到它身上的火红色条纹已清晰可见,推断这条鱼已进入性成熟阶段,觉得直接放弃抢救实在可惜。

图片

长江野生物种胭脂鱼身上的花纹非常美丽

“既然最坏的结果就是救不回来,何不试试看呢?”严御诚请教了以前的老师,根据老师推荐的方法,尝试皮下注射抗生素。“以前在养殖场见师傅打过,自己没敢操作过。”这是严御诚第一次给鱼打针,好在胭脂鱼的脾气比中华鲟温顺许多。打完针,严御诚和同事们还要负责给鱼的伤口处两三天涂抹一次药物。“给鱼涂消炎药是个技术活,需要三个人配合完成,一人蒙着鱼的头,一人抓住鱼身,我给它涂药,尽量涂得深一点,以免遇水就融化了。”严御诚说,此外还要把抗生素和食物拌匀,在太阳下晒干,保证它的摄食和消炎效果,一个月后,这条胭脂鱼奇迹般地被救了回来。

图片

给受伤的鱼涂药治疗

“从颜色变化能看出,伤痕溃烂的地方在一天天好转,挺有成就感的。”严御诚说,待鱼儿慢慢恢复后,我们把它送回了长江。“我们跑赢了死神,特别有成就感。”

为中华鲟建造舒适的“家”

重新设计“净水池”

救护的保护鱼类越多,严御诚和同事们越感觉到经验不够用,设备也跟不上了。“野生鱼类生存条件相对于养殖鱼类来说更苛刻,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野生鱼的食物一般是长江的小虾,不一定天天有,食物供应不能完全保证,因此待到伤口愈合,摄食正常后,会尽快放流。”严御诚说,慢慢地,他们通过多方寻找,联系到湖北荆州中华鲟保育基地,农业部委托该基地培育中华鲟人工繁殖的苗种,向长江进行放流,来拯救中华鲟的族群。2019年初,严御诚和同事们前往荆州学习考察,并于4月份带回了7条中华鲟幼苗,也是用来培育的。

图片

为中华鲟挑选小虾做饲料

“从荆州回来,更多的是研究环境建设,如何打造适合中华鲟生存的水体环境,给它们建造一个舒适的家。”严御诚告诉记者,最初没有消毒设备,就自己拿一个水桶,站在里面,用拖把沾上高锰酸钾,给池子消毒。然后拿着吸尘器伸到水里面去处理杂质,人工操作难度大,有时候还会伤到鱼。为了避免换水时造成的二次伤害,大家开动脑筋设计净水池,尽可能让水质接近长江水的自然状态。那段时间,逛淘宝成了严御诚每天下班后最重要的事。

“后来在网上发现,有一种假山上面放的抽水机过滤箱,能把过滤箱放在假山底下抽水,出水口放在假山上面,造成一种假瀑布的景象。”这个装置给了严御诚很大的启发,一下子来了灵感,借鉴这个原理,严御诚决定把买来的装置重新改良,以此符合过滤标准。严御诚和同事拆掉了原本过滤箱里的硝化细菌,重新配置了过滤海绵、过滤毯,一系列改造后,完成了全新的过滤装置设计。

记者看到,净水池里的水并不是清澈见底的,而是呈现出黄绿色。“水体环境对养殖中华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这个水色看起来脏,我们叫做‘老水’。” 严御诚告诉记者,两到三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只放掉原水池里的十分之一,目的是维持原来的水环境,以免中华鲟“水土不服”。

严御诚认为,在改造之前,中心更像一个医院,受伤的鱼类在这里“寄宿”,养好了就回到长江。改造过后,中心在没有“病人”的时候,更多的是承担“基地”的功能,如果有“病人”来,“基地”可随时转化成“医院”。

做鱼宝宝的“全天候保姆”

传播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不久前,严御诚特地把家从常熟市区搬到救护中心的宿舍,当起了鱼宝宝们的“全天候保姆”。每天早晨起来,严御诚第一件事是到鱼池走一圈,晚上6点多吃完晚饭,他散步再走到鱼池转一圈,观察中华鲟的生长情况。白天8点半到5点之间一般挺忙,严御诚的同事若发现鱼出现了什么问题,会及时和他汇报处理。

图片

“鱼爸爸”严御诚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

“7条中华鲟养了有一年了,刚开始它们很少游上来,喂食的时候放在固定的位置,鱼还是一圈一圈地游,游到有食物的地方就吃一口,继续往前游。”严御诚注意到,养了半年之后,中华鲟到了有鱼食的地方吃一口,然后会游上来,反游回去吃,学会了“掉头”。鱼儿掉头的一刻,头会浮出水面,严御诚有时会趁机摸它们的下巴,“第一次摸,鱼儿反应很大,直接潜下水,尾巴甩我一脸水。”严御诚笑着说,现在鱼儿淡定了很多,仿佛也喜欢上了这个游戏,他自己感觉和“撸猫”差不多。严御诚说,等这些中华鲟养到池子的大小不再适合它们的时候,就会放流。

“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国宝中华鲟与濒危水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提高大家维护海洋生态、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意识尤其重要。”严御诚对记者介绍,目前中心已成为了学生实践的教育课堂,科普的同时,将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传递出去。

紫牛新闻记者|周晓青

紫牛新闻实习记者|柴军虎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