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成名后烦恼事奇葩事太多,踹门风波后“大衣哥”依然很佛系
2020-04-23 19:54

最近,被“粉丝”踹开家门求合影的“大衣哥”朱之文登上热搜。紫牛新闻记者与他联系时,他一直处于忙碌状态。4月22日晚,他给记者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这几天忙于接待许多登门的客人,还做了直播。朱之文无奈地和紫牛新闻记者聊起被“坑”的种种奇葩事情:发自己各种日常生活视频的认证微博根本不是他本人的,而是别人冒充的。比被踹门求合影更离谱的是,有人用演出邀请骗合影,还有人恶作剧打来一分钱演出定金。大家希望“大衣哥”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他的态度却颇为“佛系”。

都过去了,没关系,

门我修好了

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大衣哥”朱之文家中大门被踹开的视频。视频显示,一群人在朱之文家的大门外起哄闹事,两名男子肆无忌惮地大力踹开朱之文家大门,其中一名男子还叫嚣着:“没事!反正朱之文也不敢管我!”

大门被踹开后,朱之文满脸苦笑地走出家门,又被门外那群刚看完热闹的“粉丝”拉去合影。之后,有群众报警。4月18日,单县公安局发布通告称,两名涉嫌寻衅滋事的嫌疑人董某、周某均已被抓获归案,分别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十日。

图片

流传在网上的视频,大衣哥家门被踹

在4月22日的直播中,朱之文给到家里来采访的记者看了被踹坏的大门,说当天自己就修好了。当时,自己正和朋友在家中观赏自家种的牡丹花,突然门口传来一声巨响,以为是“门口的人太多把门挤坏了”。随后发现有人拽着踹门者,“我看这个踹门的人有点害怕,哆哆嗦嗦的,我就说把他放开吧,门踹坏了咱还可以再修,但别吓着人家了。”朱之文说,“ 门口有很多粉丝,当时我就跟大家合影去了,把踹门这个事忘了,没想到有人把视频发到网上,公安机关看到后也及时处理了,合理合规。”

22日晚采访中,朱之文对紫牛新闻记者说,事情早就过去了。“找律师索赔,那不都是压力嘛,其实没关系,我花二十一块钱买配件,用手钻打眼,自己上螺丝就把门修好了。”问他最近怎么跟乡里乡亲聊这个事儿,他说,“他们怎么想,我不管。跟我那些小伙伴们在一起,也不聊这些事儿,就开玩笑,聊聊张家长李家短。”

图片

朱之文平日里呆在农村,干干农活

我不可能离开农村

故土难离

“我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从来不生气。你把它当回事就是事,不当回事就不是事。”一天接受了不少采访,“大衣哥”在聊天中流露出疲惫,他说会觉得累,“演出我现在基本不接了,光干农活,在家里打扫卫生,还有四面八方的事太多,也是很累的。”

1969年,朱之文出身于山东菏泽单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朱之文不得不辍学,帮着母亲一起打理这个家。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朱之文一直坚持练习唱歌,直到2011年,他穿着一件大衣参加《星光大道》,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一炮走红。2012年央视春晚,他又为亿万观众献唱了《我要回家》。从默默无闻的农民,到人尽皆知的“草根”歌唱家,朱之文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现在朱之文还会唱歌,随时随地看心情,爱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夕阳红》等。他说没有新歌,喜欢唱的还是老歌。抗疫期间,他不仅向武汉捐款20万,还向家乡捐款20万,给大家买口罩和消毒液。他还在自家院子里办了一场“一个人的演唱会”,唱了七八首歌,“都不能出去,就唱歌给大家解解闷。”

朱之文没有什么明星的概念,他对这些不在乎,他觉得明星也是人。农忙的时候收庄稼,在家养鸡养鹅,就是自己喜欢的小日子。那只大白鹅,跟他儿子一般大,一只眼睛已经老到看不见了。朱之文还在小院里种了不少油菜花,过些时候还能再种点豆角、生菜,“前几天收了3000多斤玉米,把散落的玉米粒收起来晾干喂鸡吃,鸡还可以下蛋,这多好。”

图片

朱之文在家里干农活

朱之文29岁才娶上媳妇,他说和妻子相处很融洽,平时家务活也没有固定的分工,“就是互相帮忙,打扫、洗衣服、烧饭这些我都干。”问他厨艺咋样,他说,“我烧饭就是喜欢各种作料乱放一气。”朱之文的女儿22岁,儿子19岁,在家里也能帮忙。聊起为孩子操的心,他说,“儿子姑娘长大了,该说媳妇说媳妇,该嫁人嫁人,生活能做到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的事情能做就行了。”聊着这些朱之文的语速会加快,普通话也会习惯性地变成方言。

图片

朱之文在家里干农活

网友好奇,为什么成名之后朱之文没有搬离农村。“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故土难离。看着我的小院高兴,看着我的村庄高兴,看着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心里更舒服。我为什么要离开呢?周围人怎么想,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以演出之名忽悠合影

曾收到一分钱定金

朱之文为什么很少接演出了呢?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微博上不仅有朱之文经纪人,还有朱之文粉丝后援会。记者打通这些自称朱之文经纪人的电话,分别来自广州、上海,对方表示自己负责接洽朱之文商演。记者表示要采访朱之文,但有的表示不便提供联系方式,有的则辗转给了记者朱之文助理的微信,但记者加微信后,对方一直没有通过。

对此,朱之文回应说,“粉丝后援会是啥?我不会玩,也不会注册、注销那些的。我从来没有助理和经纪人,没有授权过。你说的我都不知道是谁。”但朱之文也有点无奈地告诉记者,“可能这些人我见到真人,我就知道是谁了。他们为什么冒充呢?为了好接活儿。我有演出档期,他就能赚差价,我遇到这样的人多了。经常有人接到活儿,就直接给我打电话,或者找到我家,说他的亲戚、同学有个活儿,你几月几日有时间吗?一开始不懂这些,还接了。”

为了赚点钱,找上门来的人不少,但中间有不少“捣乱”的,朱之文没少被忽悠。“说着玩的多了,去年我邻居一个年轻人找到一个活儿,谈业务谈了两三天。后来中间人跟我说,定金打来了,让我查收。”朱之文一看,蒙了,竟然是一分钱。“那人还忽悠我邻居说,定金打过去了,不演出的话定金也不用退。”被骗最让朱之文不开心,自己还信以为真地要把演出时间空出来,这不耽误事儿嘛。

图片

不少人拿着手机拍摄“大衣哥”朱之文

踹门求合影?还有打着演出旗号忽悠合影的。“我不在家,家里给我打电话说有人来,我就赶100多里地回家招待人家,他又要合影又要录视频,然后说回去商量商量就没影了。”朱之文后来弄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演出,就是骗你合影。

关于朱之文成名后的烦恼,几年前就被媒体报道过。做公益,捐款50万,把村里的烂路修好了;相继拿出140万,帮村里建了幼儿园、健身中心,解决村里的用电和灌溉问题,但大家并不满意。很多村民还找他借钱,最多的一户借了50万。几百万借出去了,但村民们就像用自家钱似的,没有要还的意思。

采访中,朱之文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借钱那些事,自己并不在乎,对乡亲还是能帮就帮。“过去我穷的时候,没钱上学,都是找村民借的。现在我条件好了,没道理不借给人家,这也是人情往来。”他说,当然也想把钱要回来,但常常是对方几句好话一说,要钱的事就说不下去了。

碰到特别离谱的,“大衣哥”也会报警。“去年有人质疑我说,你凭什么叫‘大衣哥’?他其实是找我借钱给他,在他们当地投资,但我拒绝了,后来他又来找我借200万。他第三次上门就算是骚扰了,所以他后来被拘留了。”

认证微博是假的!

私生活一直“被分享”

这两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朱之文成了许多人的“商机”。男女老少们拿起手机,24小时围着朱之文转,直播、录播他的吃喝拉撒。“一天得来二百多个,拍各种各样的视频,咱也不懂。”朱之文说。朋友告诉他,有人拍了他一年,收入都够换个小轿车了。直播来钱快,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愿出去打工干活儿,手机一架,钱不少挣。

最近,网友获知朱之文的回应,都来自一个认证为“朱之文”的微博,包括“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线,但你不能认为我没有底线。我可以一再忍气吞声,但你不能认为我没有知觉。”还有“踹门事件”回应视频,“今天出门了在临沂,一个村的人喝了酒喊门,睡觉了没听见,就踹门了,都是老朱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跟他们一般见识!”许多人信以为真,这就是“大衣哥”的微博。如果翻看之前的微博,你发现,还有朱之文在家拍摄的各种短视频,反映生活日常。

图片

朱之文的日常生活被人拍成短视频

但朱之文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个微博百分之百不是他的,自己和家人不玩微博,也从未授权其他人。“你看我这个诺基亚,用了十五六年怎么玩微博啊。”自己没有抖音、微博、头条账号,也没有签约公司,网上诸账号发声,请勿信。

为何踹门事件回应,第一时间会发在这个伪微博上呢?“那是我请一个司机帮我拍的,我知道他有火山号、快手号。他一发不知道怎么回事,被第一时间转到微博上去了。今天我还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许多人跟他要,也不记得是被谁要走了。”至于那些生活日常,他对记者说,“平时我家来的人多,可能这个博主跟拍视频的人有关系,我被蒙在鼓里,拍了随手就转给他了。昨天我从记者手里看到,看了就烦了。假冒我的口气,这是骗人嘛。当然会不舒服。比如说‘我不能没底线’,这种文绉绉的词儿,我都学不上来。”

图片

朱之文录视频回应“踹门事件”

昨日,记者发现,这个红V账号已经不见了。朱之文说,自己并没有联系对方交涉,可能有热心网友帮忙。但他又担心,“号没了,他可能换个别的名字,又冒出来了。”

“很多人都以为我当过兵,其实我没有,这都是我妈小时候教育我的,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她还说不能糟蹋粮食,对我影响也很深。”朱之文始终认为做好自己,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即使经历此事,他也没有意识到要更好地保护自己。

而律师认为,朱之文该享有的住宅安宁等隐私权、财产权、肖像权与名誉权,应当得到法律保障。善良和宽容,不能成为他人无底线侵犯的理由。

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