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疫”境|“冰球男神”阳光朗读留守武汉医生“家书”:清零,我们转战下一个战场
2020-04-02 20:16

“我知道有一些医务人员已经返回江苏了,他们中很多都是从年初一开始就奋战在武汉的。看到他们凯旋,我其实挺高兴的,也觉得打败疫情指日可待。”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雪松告诉记者。他是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2月2日来到武汉,在湖北已经有50多天了。

3月25日下午,随着最后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及八位患者转运至医院缓冲病房,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120名医护人员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8西病房清零了。陈雪松和其他队员们将转战到下一个战场—武汉市肺科医院,进行新的战斗。扬子晚报声临“疫”境栏目邀请了近期热播电视剧《冰糖炖雪梨》男主角饰演者张新成,朗读这封由留守武汉医生陈雪松写给自己恩师的信,张新成说,作为湖北籍演员,深受感动,“真的很感谢你们,你们的坚守,让我们等来重启。”

53天

成功救治了77位重症患者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也是同济医院的退休职工。最初时她的指脉氧很差,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而她对呼吸机的耐受性也差,经常出现烦躁等情绪变化。我很担心她会病情恶化进而需要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通气。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密切关注她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次查房加强与她沟通和心理疏导,‘三八节’制作了特别祝福卡片,并通过与她的同济医院同事和她的儿子联系鼓励她战胜病魔的信心。慢慢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脉氧逐步稳定并撤除了无创呼吸机,后又逐渐脱离鼻导管吸氧,在病房甚至可以自由做起呼吸操。患者本人对我们的治疗和帮助表示由衷地赞叹和感谢,每每有同事和她联系,她都会把我们夸奖一番。当看到患者的病情好转,脸上出现笑容,逐渐康复,我们医护人员也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图片

陈雪松的工作照

“第一次生命是爸妈给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你们给我的,你们都要好好地回到亲人身边,武汉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等疫情过后,你们一定要来武汉做客,吃遍武汉的各种美食,逛遍这里的美景!”

这段话,摘自同济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一位出院患者手写的感谢信,这样的感谢信,还有很多。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从早期参加重症监护病房救援到整建制接管50张床位的重症病房,53天来,成功救治了112位重症患者,C8西重症病区管理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既定目标,这也是中法院区唯一一个零死亡率病区。

图片

陈雪松和同事在工作

才穿好防护服

就已经一身汗

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穿脱防护服的一套流程,陈雪松已经烂熟于心。脸颊上的“最美印记”、被消毒液摧残的双手,在重重防护下进入隔离病区为患者治疗,医护人员的辛苦都被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下来。

陈雪松2月2日到达武汉的时候,还是漫天飞雪的冬天。深静脉穿刺、取咽拭子、插鼻胃管、导尿等会接触到患者血液及分泌物的“危险操作”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防护服下和病毒“短兵相接”是经常的事儿,“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图片

身穿防护服,给大家点赞

眼下春天来了,樱花盛开,气温也升高了,医护人员工作起来却更加费劲了。“差不多刚穿好防护服时,就已经闷出了一身汗。在隔离病房工作,几乎不能停下来,否则汗液蒸发后反而冷得很,一冷一热很容易着凉。”工作强度增加了、不适感也增加了,但陈雪松和队友们都会咬牙坚持下来。“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危重患者还在等待救治,我们一点都不能懈怠。”

图片

陈雪松为患者取咽拭子

转战“新战场”

觉得这场战斗充满希望

在武汉50多天了,陈雪松说:“不想家,肯定是假的。好在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了,还能和家里视频一下,但也只能视频一会儿。”

在陈雪松驰援湖北期间,他的大女儿画了好几幅战疫的画报,小儿子觉得爸爸是参加“汪汪队”去帮忙打怪兽去了,视频里还唱歌给爸爸打气。“心一直在一起,但一家人要团聚,还得再过一段时间。”

图片

陈雪松近照

在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病房清零后,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从3月30日起,陈雪松和其他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转战武汉市肺科医院,开始新的战斗,参与该院一个有着20张床位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救治工作。该病房全部为危重症患者,且多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目前使用ECMO治疗的5个,CRRT治疗的9个,使用呼吸机的占病房人数的90%以上。接下来的救援工作将面临更大难度的挑战,也是最需要发挥重症医学专业特长的时候。

“前些天有医疗队返回江苏了,我们看着既羡慕又期待。” 陈雪松说,刚到武汉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没底的,但现在有了一定的经验,留守武汉,他觉得充满了信心与希望,“胜利很快就会来的!”

陈雪松还向江苏后方写了一封书信,但他并没有选择写给自己的家人,而是第一个想到了自己的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王虹教授。在武汉,陈雪松经常能接到王虹教授发来叮嘱和鼓励的短信。医生们一身救人的本领离不开老师的教导,而在武汉一线抗疫,导师的鼓励也成了他坚持在一线战斗的力量源泉。在写给导师的“家书”里,陈雪松颇为自豪地汇报了战疫的成绩!

敬爱的王老师:

您好!

学生到武汉参加抗疫救援已经55天了。由于时间紧迫,也怕您担心,出发前未告诉您,当您通过其他途径得知我奔赴前线后,在我们出发的当晚就给我发来了消息,叮嘱我注意安全。您送我的“两个一丝不苟”至今我犹清楚地记得:对待病人,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一丝不苟;做好个人防护,按照感控程序一丝不苟。这也是我在抗疫一线秉承的原则,无论在严重的初期,还是状况缓解的现在,每每有放松的时候,想起您的教诲我都会重新端正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此后您还不断收集国内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诊治进展、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发给我。每次回到驻地,看到老师的信息,我都充满了感动,既有知识学习的督促,又有暖暖的关心。您都会叮嘱我做好防护,是的,自己防护好才能不给组织添麻烦,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您还想尽一切办法帮我解决医院工作上的困难,学生真的很感动。因为在前线时间较久,难免有情绪上的波动,您就鼓励我放松心态,相互团结,健康快乐地去工作。您是我在前线坚持的力量源泉。

向您汇报,截至3月26日,我们所在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8西病区清零,共成功救治了77位危重症患者,病区管理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既定目标,也是中法院区唯一的零死亡病区。学生没有辜负您的嘱托与信任!下一步,我们将转战武汉市肺科医院ICU。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坚守,待到抗疫最终胜利后再向您汇报战绩!

祝您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学生:陈雪松

2020-03-27

“冰球男神”张新成分享“青春之声”:

你们的坚守,让我们等来重启

图片

正在热播的《冰糖炖雪梨》,大概是近期荧屏“甜度”最高的作品了。与吴倩共组“冰糖cp”的张新成,为了演好“冰球男神”的专业一面,下了不少功夫。接到《声临疫境》栏目的邀请,收到还在武汉“战疫”的陈雪松医生的书信,张新成爽快答应,第一时间发来录音。他告诉记者:“当下生活重新启动,医护工作者还奋战在一线。他们的坚守带来零死亡,零感染,也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春天的温暖。”

张新成2017年主演的青春校园剧《你好,旧时光》至今还保持着豆瓣8.7分的好评,开朗阳光的林杨是许多女孩心里的校园男神代表。24岁的张新成渐渐受到市场认可,出演校园男神一点也不违和。粉丝说他身上有一种明亮的“少年感”。“因为我还是个少年啊!我理解的少年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稚气,不故作高深,有懵懂的地方,有犯错的余地。”

与吴倩同为湖北人,两人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在剧组都用家乡话交流。“她是武汉人,我是荆州的,口味相近,平时交流美食最多!”此次他也发现“短道速滑少女”吴倩的优点,“吴倩本身就路人缘很好,所以黎语冰遇上棠雪,根本不需要刻意做很甜的动作,就会有感觉。”

湖南卫视元宵晚会上,张新成和歌手冯翔合作的湖北民谣《汉阳门花园》,看哭不少网友。谈及疫情,他表示这段时间心里确实很难受:“一开始,回不了家,东西也寄不进去,又看到确诊数字一直在增加。所以那阵子每天都坚持跟家人视频了解情况,我姥姥说每天有人送菜,她说吃不到肉,当时我就很担心。现在状况好了,马上就能恢复正常了。”

读这封书信时,张新成说自己没有太多“发挥”。“这封信字里行间似乎没有太多内心情感的流露和情绪上的波动,但又全是肺腑之言和滚烫的承诺。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这封信。”95后张新成说。

编后:

不说再见,请记住这些温暖的声音

从2月4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声临“疫”境》第一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士闻静用温柔的声音,读出给驰援武汉男友的情书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声临“疫”境》栏目也已经刊登30期了。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太多的人在无私奉献,义无反顾战疫在一线,太多的人值得被铭记!我们每个人,也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声临“疫”境》撷取的30个小故事、记录的30个好声音,只是这无数感人抗疫故事中的沧海一滴。故事的主人公是这场全民战疫中所有人的缩影,有江苏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也有武汉当地的白衣战士和身临其境观察武汉疫情的作家,诵读的内容有情书、家书、战疫日记等,里面有他们对亲人的思念牵挂,对患者的医者仁心,对人民和祖国的担当……诵读者既有这些信件和日志的作者,也有许多著名影视演员、文艺工作者。这些声音伴随着“逆行者”勇敢去战斗,也传递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和信心。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本期江苏省人民医院陈雪松医生说:“病区清零了,我们转战下一个‘战场’。”《声临“疫”境》栏目也将暂时画一个句号,告别广大读者和网友,转战下一个“战场”,我们将用其他形式和栏目继续报道抗疫战斗中的好故事,传播战疫好声音。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全国和湖北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尽管乍暖还寒,但神州大地东风吹来满眼春,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让我们慎终如始,向战疫全面胜利迈进。同时,请记住昨天这些连接“疫线”的30个温暖的声音,这些声音记录着我们共同的战疫,这些声音是驱散寒冬的春光,是滋润万物生长的春雨,让我们在疫情防控新阶段继续大步向前吧!陈迪晨

统筹 陈迪晨 冯秋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张楠

剪辑 戎毅晔

封面 肖甜

编辑 张冰晶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