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出舱的心理医疗师:我们就是无声的树洞,吸纳烦恼焦虑
2020-03-15 20:05

近日,武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前去武汉支援的心理医生杨雨静和同事从原先工作的方舱医院转战援湖北医疗队驻地,继续为一直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做心理疏导。杨静雨说,还记得刚刚踏上了支援武汉的日子,不知不觉,竟然也半个月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杨静雨和其他同事一起为住院的病人、在医院奋战的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她见证了病人的焦虑与压力,也看到了一些医护人员在前线治疗所遇到的心理创伤,而她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让所有人都把压力释放,“我们就像树洞,让大家把烦恼说出来,然后让大家都开心起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话由心理医生组成的江苏第11批医疗队成员杨静雨,带大家来看一看,这群在武汉的心理医生是如何工作的。

在方舱医院心理查房

面对面疏解患者焦虑

杨雨静所在的徐州东方人民医院是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里的正常工作减少了,杨雨静总想着也为抗疫作贡献。当医院发出征集由心理医生组成的江苏第11批医疗队时,她就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幸运入选。

这一批医疗队有30多位心理医生,分配到湖北10余个城市,杨雨静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我们是2月24日到武汉的。江苏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数量最多,其中心理医生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我们过来之前,方舱医院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各种工作都比较有序,无论是医护还是病人,基本上都比较适应了。”

图片

同事送杨雨静首次进舱

心理医生在方舱医院里怎样工作呢?杨雨静说:“在方舱医院里工作的时候,防护是最重要的,所以画笔、纸张和卡牌等心理疏导工具不方便带进去。如果在里面做一些病情记录,也不能带出来。我们在里面最主要还是进行心理查房,筛选出一些情绪反应比较明显的病人,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做一些疏导,带着他们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冥想、如正念或者肌肉放松,改善焦虑、睡眠障碍等情况。”

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实际上也是一种风险对较大的医疗行为,因为需要与患者面对面交谈,时间远比做穿刺、发药等医疗活动要长。而且与患者不停进行交谈,极易在此过程中通过飞沫等沾染上病毒。但杨雨静并没有惧怕,不仅在方舱医院内开展现场疏导,还主动将微信留给患者,利用休息时间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杨雨静说:“当患者鼓起勇气跟我们诉说的时候,就希望我们做一个无声的树洞,把他们的烦恼放在我们这里。”

图片

给医护人员做心理疏导

杨雨静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最多的现象是患者担心自己的病会不会加重。她说,有的病人反复几次核酸检测或者拍CT,可能显示恢复得比别人慢一些,也会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还有一些病人想得比较多,担心自己万一以后出院了,回家后会不会再传染给家人,或者担心受到周围人的歧视。

病人还有比较多的情绪状态就是焦虑和紧张。方舱医院的条件虽然越来越好,物资供应比较有保障,饭菜营养丰富,但是肯定不如在家里吃得舒服。

另外,方舱医院是一个公共生活环境,比较嘈杂,晚上大厅里为了方便管理,灯不会全部关掉。床位靠得也比较近,大家睡在一起多少有些动静,有的病人比较敏感,睡眠不好很常见。

当然也有一些病人的心理负担比较重,比方说有的人失去了一些亲友。这类病人的情绪反应相对大一些,心理医生也会对这样的病人进行重点关注。

杨雨静说:“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的,也是人们一个比较正常的心理反应,任何人在那种环境下都会有这种想法。我们会做风险评估,如果确实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情绪反应,会介绍转诊,包括使用一些改善情绪的药物进行干预,跟负责他们的医生护士做好沟通,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不过方舱医院里因为心理问题而需要转诊的病人其实不多,里面的生活很有趣,有一些跳舞、做操之类的娱乐活动,大部分的人心理状态都是很平稳的。

图片

给医护人员做心理疏导

病人从方舱医院出院之后,到安置点去继续隔离,心理医生会回访他们现在的情况,杨雨静看到大部分人都挺开心的。之前有人在方舱的时候睡不好,有焦虑的情况,隔离点的环境比较好一些,心里也踏实了,因为马上能回家了。

还有一位患者的病情恢复不理想,转到雷神山医院继续治疗。他说到那边之后,也不再担心自己的病了,因为那里的治疗手段更丰富,所以也不焦虑了。

为援湖北医疗队员提供心理疏导

给他们更多精力和抗压能力

3月8日中午,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休舱,杨雨静和同事的工作重点转到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总队驻地,在里面开了一个工作坊,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绝大部分援湖北的医护人员都是骨干、精英,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但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确实存在一些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

杨雨静说,医护人员的情绪也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前期队员过来的时候,物资相对紧张,当时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在春节那段时间,非常忙碌紧张,非常辛苦。在那段时间,医护人员可能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然后每天除了休息就是工作。

现在病人在陆续出院,工作量相比之前有一定的缓解,物资供应也是越来越充分,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休息的时间相开始增多,工作慢慢变得有序化,一些医护人员反而遇到问题。“之前天天那么累,吃了睡睡了吃,一躺下就睡着了,一夜什么感觉都没有。现在轻松了,反而睡眠不好,会做梦,会想家,会有一些担忧。

她说,虽然医护人员是抗疫一线的战士,但是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都有方方面面的牵挂。有些医护人员会向我们诉说,家里父母年纪比较大,身体不是很好。有一位老师说,他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父亲生了病,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来了,所以现在对家里人有一些自责内疚,觉得自己应该陪伴在病床旁边,给老人尽孝。虽然,他父亲得到及时救治,身体好多了,但是他仍然觉得很内疚。

还有的医护人员的孩子很小,一直放心不下。有人的孩子今年要中考或高考,现在有了闲暇时间后,结果急死了,因为其他同学天天都有父母在照顾学习和生活,自己现在没有办法管孩子,所以比较焦虑。

还有医护人员在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有创伤性的经历。因为新冠病毒肺炎是个未知的病,虽然医护人员尽了全力,但有时候能做的确实很有限,不能保证让所有的患者都能康复痊愈,有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创伤。

新冠肺炎疫情和地震等灾害有很大的区别,防控隔离很重要,医护人员休息时,都是一人一个房间,环境相对封闭,如果没有工作任务,就要待在房间里,不能随便出去。

图片

工作中的杨雨静

支援湖北的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在一个小组里面,真正认识的可能只有两三个同一个单位出来的人,而且在真正认识的这些人里面,有时候还涉及到不同的上班时间,能坐下来交流或者彼此支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虽然现在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和别人联系,但是没有真实环境的交流沟通。有的时候我们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拍拍肩膀,都会比视频里聊半个小时强。

杨雨静和同事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时,鼓励他们说出来,鼓励他们跟身

边的同事建立新的联系,找到支持和力量。

她说:“我们心理医生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些情绪能够得到释放,鼓励他们表达出来,然后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些更温暖的东西,从而减少负面情绪所造成的持续性创伤。让他们能够有更大的精力和抗压能力,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大家普遍反映,来了我们的工作坊之后感觉很轻松,把心里淤积的东西说出来,真的好多了。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

如何化解这段时间积累的心理压力?

杨雨静医生提出专业建议

对于医护人员,首先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如感动时痛快地哭一场,或者和信任的家人、朋友、同事互相倾诉,彼此支持;结合自己平时、以往常用的放松方式,如整理内务、运动、听歌、写作让自己放松一下;学习渐进式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方法,帮助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治疗期间要规律作息,适当给自己订个生活计划,按时与家人沟通联系,与病友互帮互助,相互倾诉,学习呼吸操等帮助病情恢复。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多给予陪伴、鼓励,如果情绪异常影响新冠肺炎的治疗,则及时请心理方面的专家联络会诊。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有节制地浏览新闻,减少过度的、负面的、虚假的信息的接收,学会甄别真伪,通过权威途径了解疫情相关信息。对于已经复工复产的人,认真做好防护,积极投入工作,其余的时间多陪伴家人。对于仍然居家的人,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可以安排有趣的家庭活动、亲子活动,如果独自居家也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规律,多与自己的亲友联系。

无论是医务人员、患者还是普通人,如果自己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无法自拔,就要及时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寻求相关帮助。

这次支援湖北,工作艰难

但感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由于是心理专科医院,正常工作中很少会接触到防护服。出发之前,她和同事做了很大的努力,才筹集到一些防护物资。“但是到了武汉之后,我们没有用到自己带过来的物资,因为武汉的物资供应已经进入有序的阶段,不是特别紧缺,保障比较充分了。”

她说:“武汉人民真的非常伟大,真的是在集中精力保障我们一线。我们带过来的防护用品、泡面、纸尿裤等物资用不到,还组织了一次募捐,送给武汉这边的一个精神专科医院和一个敬老院。”

杨雨静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次工作给我个人的感觉,真的有非常强的民族自豪感,真的觉得我们的祖国很强大,在这种大灾大难之下,能够迅速控制住疫情,人民的生活、保障和心理方面都能顾及得到,让大家有比较强的安全感和秩序感,我觉得真的很了不起。      ”

紫牛新闻记者|宋世锋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 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