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说被认为能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江南百家姓》63)
2019-12-30 22:28

他的大多作品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如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他去世前,将稿费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他就是沈姓名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沈德鸿。

恢复党员身份

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桐乡。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南下上海,到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此后,他担任《学生杂志》《小说月报》的编辑。1920年,他加入陈独秀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他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陈独秀在广州期间,凡是各地组织与上海方面的信件,都寄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写着“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台展”,“钟英”其实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谐音,由他来转交。外地地下党员来上海,也找他联络。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上的指派,他加入了国民党,还参加了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的秘书。当时,毛泽东的住处和沈德鸿并不远,因此两人交往较多。

国共合作分裂后,在共产党的安排下,1927年7月23日,他怀揣2000元支票,从汉口登上前往九江的轮船,此次,他肩负着一个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惊天任务——为共产党秘密筹划的武装起义输送经费。到九江后,与董必武接头,才知道真正目的地是南昌,但铁路已被切断。他无奈先去庐山牯岭,准备伺机翻山去南昌。第二天,他突然生病,卧床七八天之后,听到中共在南昌发动起义的消息,才知道他手中支票的真实用途。

这时去南昌已经没有意义,病愈后他乘船去上海。途中国民党军警检查,发现他身上带着2000元支票,身份可疑,准备拘捕他。沈德鸿急中生智,将支票塞到军警口袋里,才被放行。从此,为避免国民党的通缉,他脱离了中共组织,以自由撰稿为生,笔名“茅盾”开始名扬四海。

1937年2月,他偶遇周恩来,恢复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抗战爆发后,他辗转长沙、广州、香港、桂林、新疆等地。他接受党的安排,负责编辑各种左翼文化刊物。1940年,茅盾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茅盾是鲁迅的挚友,也是文坛巨匠。毛泽东非常重视,对他说:“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茅盾准备留在延安,郑重提出恢复党籍的要求。不过,周恩来认为他是影响力巨大的民主人士,留在党外更加合适。在中央安排下,茅盾回到重庆。

1945年,经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的筹划,中共在国统区发起了庆祝茅盾五十大寿的大型活动,《新华日报》出版了祝寿专刊,延安方面纷纷发来贺电,茅盾在左翼文人中的声望达到顶峰。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共和国文化部第一任部长。1981年3月27日,茅盾走完最后的历程,享年86岁。临终前,他最大的愿望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决定恢复茅盾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

茅盾笔名由来

他的笔名有100个左右,其中“茅盾”是最常用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被迫隐居在上海虹口横浜路的一间陋室内,足不出门,整整十个月。同一条弄堂里,还居住着叶圣陶、周建人等。

期间,他创作了小说《幻灭》。完成后到处投稿,可是许多报社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在手稿上署名“矛盾”。《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看到了文稿,极为欣赏,但是看了名字不满意,认为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人名,“矛”也不是姓氏,于是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德鸿对这一改动很满意,从此多以“茅盾”为笔名。

后来,茅盾搬往愚园路一栋小楼,创作《子夜》,由《小说月报》于1932年1月起连载,署名为“逃墨馆主”。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墨”代表国统区,“朱”代表红色革命区,他的意思是虽然身居国统区,但心向着共产党。

《子夜》还没有连载结束,同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商务印书馆总厂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烧毁,《小说月报》停刊。一直到1933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子夜》单行本,署名改为“茅盾”。

代表作《子夜》

1927年以后,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示了知识分子从加入革命到幻灭动摇,又重新奋斗的过程,描写出人性的复杂。其后写成的《子夜》,是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也是重要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中社会波澜壮阔的面貌,成功塑造出多名形态各异的典型人物。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看似纸醉金迷,实际充满了明争暗斗。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善于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吴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同盟,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吴、杜决定跟着赵伯韬干一次,这次合作最终告捷。

不久,吴荪甫为了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构,成立益中信托公司。这时,吴荪甫的家乡双桥镇发生变故,农民起来反抗,使他在乡下的一些产业蒙受损失;工厂里的罢工又此起彼伏,使他坐立不安。此时的赵伯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盯上吴荪甫这块肥肉,想趁吴资金短缺之时吞掉他的产业。吴荪甫决心拼一把,把自己的丝厂和公馆都抵押出去作公债。千钧一发之际,杜竹斋倒戈投向赵伯韬,吴荪甫彻底破产。

小说所表达的含义是: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只会更加殖民地化。日本的作家筱田一士认为,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中,《子夜》是可以和《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相媲美的杰作。从三部曲到《子夜》,茅盾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彻底奠定。

1981年3月,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民仆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