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2019-12-30 12:4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推动区域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的中坚力量,教育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长三角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
1、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资源品质不断提升

长三角教育资源丰富。截止2018年底,长三角地区拥有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458所,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人数达19.9万人,普通高中2090所,中学高级教师9.1万人,占全国中学高级教师总人数的近1/5。此外,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于此。与此同时,长三角不少区域近年来在校地合作、国际化办学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例如,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引入国际优质科教资源、打造教育国际化品牌,把高品质的教育资源、高水平的创新优势、高层次的人才要素转化成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2、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在2018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的第十届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会议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未来3年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提速发展进行了体制机制设计:未来3年,长三角教育将率先在高教、职教、师资等若干领域深化协作、重点发力。在高等教育领域,将探索建立长三角跨区域联合实验室,形成需求导向的联合共管机制;在职业教育领域,将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形成职业技能人才的错位培养机制;在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方面,将共建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构建“影子校长、影子教师”的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在实践研究方面,探索联合开发“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等若干标准体系。
3、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合作方式不断明晰
2019年11月5日,上海普陀、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芜湖四地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了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联盟签约仪式,开启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上述四地围绕教育一体化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一是加强沪苏浙皖四地教育高考综合评价、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从规划、布局、资源、品牌等方面对区域教育优势开展比较研究,加强四地教育交流合作;二是进一步挖掘工作特色,打响工作品牌,探索更多更好更优的工作载体,努力把四地党建联盟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党建共建工作的合作样板;三是在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教育综合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基于优质均衡、多样公平的教育发展目标框架下四地及校际间项目合作序列;四是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教育管理品质,开展互动式教育教学交流,加强校际联动,积极尝试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联合策划、组织实施、活动评价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4、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思维、学习、生产及生活方式,并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强劲动力。一是建立小学、初中、高中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和远程互动教研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建设;二是成立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协同完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为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抱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成立跨区域联合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平台,创新产教融合新机制,促进区域内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四是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开发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五是通过成立长三角教育人才服务联盟,进一步加深长三角地区彼此间的教育协作,共享长三角教育的丰硕成果,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策略思考】
1、坚持创新共建,打造长三角区域教育创新共同体

整合区域创新教育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形成推动协同教育创新的强大合力,形成区域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长三角区域教育创新共同体。加强教育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研究制定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教育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打造全国教育创新策源地;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促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优势互补,充分提高区域优质教师资源、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的利用率;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允许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支持地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创新成果市场交易平台,制定统一的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实现区域内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配置。
2、坚持协调共进,提升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推动长三角区域教育融合发展和跨界区域合作,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提升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引领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3、坚持开放共赢,培育长三角区域教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顺应国家新战略和发展新趋势,加快国际合作交流步伐,加快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在不断扩大教育对内对外开放过程中培育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显著提升长三角区域教育国际化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深化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友城合作水平,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教育交流,着力打造国际教育交流汇聚地;推动高校联合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昆山杜克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提升国际高端教育要素集聚能力。同时,推进国际教育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人才认定等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国际教育专业服务体系和品牌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权威教育质量评价,切实提高长三角区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坚持民生共享,促进长三角区域教育全面发展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服务辐射半径及配置范围,促进长三角区域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发布统一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协同开展监测评估,统筹学区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均等化,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依托城市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等多方协同,提供多层次、高质量、宽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共建共享的终身教育供给机制。

作者: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张敏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