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怎么过江?江苏8条过江通道“通车时间表”请收好
2019-12-18 00:07

生活在江苏的你,是否感受到出行越来越方便?

补齐交通短板,江苏系统发力。铁路建设“全面开花”,过江通道也排队上马。12月17日上午,来自全国交通领域的一批顶尖专家齐聚南京,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2位行业泰斗领衔江苏省过江通道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将共同推进我省新一轮过江通道建设高质量落地。

记者获悉,未来6年间全省计划再开工至少8座过江通道,到2035年全省已建在建过江通道还将达到36座。隔江相望终将化为融合发展。

未来6年“收获”8座过江通道

逢年必堵的跨江大桥需要“减负”,长江两岸居民还希望坐个地铁就能轻松到对岸,高铁大通道同样也要打通过江节点……江苏过江通道建设任务不轻。

记者从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获悉,我省启动新一轮过江通道建设以来,当前全省在建过江通道达到前所未有的8座,而在未来几年中,江苏人将迎来“收获期”:这8座过江通道均将在2025年前建成通车,其中明年通车的就有3座!

图片

在建的沪通长江大桥计划明年下半年建成通车

【通车时间表】

2020年  建成通车: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沪通公铁两用大桥、南京长江五桥

2022年  建成通车:和燕路过江通道

2023年  建成通车: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

2025年  建成通车: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

图片

在建的龙潭长江大桥

2025年前至少再开工8座,包括……

加上已有的14座过江通道,在2025年前,全省建成投用的过江通道将达到22座。当然,这些远远不够。过去的19年间,全省公路过江通道交通量年均增长11%,南京的地铁3号线每天挤入81万人次过江。

图片

江苏规划中的36座过江通道

对照2025年全省过江通道已建在建超过30座的目标,当前江苏交通部门正倒排时序进度,加快推进江阴第三、通沪、宁仪城际、张皋等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规模化开工,快速化推进,推动早日实现变“隔江相望”为“跨江融合”。

未来6年间,江苏至少再开工8座过江通道。其中,明年将开工建设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承担江阴和靖江间的高速公路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为江阴大桥减负。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也计划明年开工,从草场门经江心洲往珍珠泉方向建江底隧道。

图片

江阴第二过江通道计划明年开工

未来我们怎么过江?院士专家这样说

畅想一下,一座又一座过江通道密集上马,未来过江不再是出行的烦恼。那么,今后我们过江,是走大桥多呢,还是走隧道多呢?

“宜隧则隧,宜桥则桥。”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江江苏段航运非常繁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从安全的角度、环保的角度看,建隧道的紧迫性更高了。但是,具体到某一个通道选择建桥梁还是建隧道的问题上,需要综合考虑。

比如南京长江五桥,采取了“北桥南隧”的组合式结构,主江上建桥梁,夹江建隧道。为什么呢?当时考虑到,夹江两岸都是建成区,一座引桥拉到市区,拆迁的成本相当高。虽然桥梁本身的造价低于隧道,但是综合一比较,再考虑到生态环保等要求,夹江就选择了建隧道。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江阴第三通道开展专家论证会,这个通道要兼俱高铁、城轨、公路多种交通过江功能,而我们国内目前最大的盾构机直径是15.6米,建隧道的话断面太大,要打通好多根管子,占用的岸线资源就多了,不如一座大桥可以同时解决多个过江方式的需求。

目前,长江中下游已经有多个在建过江通道,长江岸线资源也愈加紧张。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认为,桥位选择需要考虑两岸接线平顺性,以及建桥对通航、防洪、岸线码头影响,并尽可能采用多种交通方式合并过江,以节约利用通道资源。比如,在建的常泰大桥,就是一座集高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为一体的复合型过江通道,也是迄今为止长江上结构最复杂的一座大桥。为此,常泰大桥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也创下多个世界第一,并将为今后的过江通道建设提供经验。

图片

在建常泰长江大桥

以世界级专家的智慧,打造世界领先的工程

“ 2020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启动之年,我们将借助世界级专家的智慧,打造人民满意、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工程,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加快补上过江通道短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对记者说。江苏省过江通道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包括多位院士、设计大师,均是行业领军人物,专家们将在未来江苏的过江通道建设中,对重大技术方案论证、重大施工方案审查、风险控制给予指导,为江苏过江通道建设高质量推进提供坚强的技术后盾。

到2035年,江苏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要达到36座,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实现长江两岸区域间、城市间多通道、无障碍、一体化、便捷高效连接,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石小磊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