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竟然限速20码?执法越来越严,酒驾为何屡禁不止? 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负责人回应热点
2019-12-09 19:03

省道竟然限速20码?执法越来越严,酒驾为何屡禁不止?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拼装、加装等等,违规骑行到底怎么管?12月9日,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陈玉峰走进《政风热线·我来帮你问厅长》全媒体直播节目,就道路交通秩序、交通违法整治、交通事故处理,以及公安交警执勤执法、管理服务等方面现场回应群众诉求,答疑解惑。

省道限速20公里/小时,车主胆战心惊

最近,泰兴市的私家车主反映:当地334省道泰兴段,有交通限速指示牌设置很不合理,个别限速指示牌甚至设为20公里/小时,实在是让人胆战心惊。因为这样的限速标准根本没法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江苏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总队长陈玉峰表示,通过一段现场短片可以看到这是一条正在施工的道路,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公告是限速标志,给过往驾驶人提示这段道路正在进行施工。“对于事故多发的路段,特别是涉及到道路施工等因素,交通部门会设置限速标志,对于这个限速标志合理不合理,交通参与人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针对道路的环境、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来科学的设置。” 陈玉峰说。

根据公安部执行执法相关的规定,限速标志是针对道路环境以及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来科学设置的。根据相关规定,对于限速60公里以下的道路,交警部门或是不测速,或是测速只作为事故认定的依据不处罚。但要提醒驾驶人注意的是,在限速60公里以下的道路上行驶,仍然是要注意安全,不能因为交警不测速或者不处罚就超速行驶,因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对于机动车当时的速度,可以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一个依据。

执法越来越严,酒驾为何屡禁不止?

今年是“醉驾入刑”实施以来的第八年,入刑之后,酒后不开车渐成社会共识,交警部门也始终保持常态化的严管严治态势,营造开车不喝酒、酒驾必被查的氛围。但为何执法是越来越严,酒驾行为却仍屡禁不止?

陈玉峰介绍说,醉驾入刑八年来,江苏全省查处酒驾醉驾的违法案件是增加了,这是因为省交警总队增加了路面防控管控的力度和执法检查的频度。查处的方法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同时查处的范围扩大到了城郊县和农村地区。还有公安部也规定发生一般意义上的交通事故时,交警在处理事故的时候都要进行酒精检测,所以用案件的数量来衡量醉驾入刑的实施效果是不科学的。

“今年1到11月份,全省发生涉酒交通事故3000多起,死亡人数119个,下降了26.3%,下降的幅度是很大的,说明对于醉驾入刑的法规坚持常态化的实施,就一定会产生效果。”陈玉峰表示,坚持酒驾、醉驾天天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执法的震慑作用。

非法改装、拼装……违规骑行电动车咋管?

据统计,江苏2018年因电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到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近一半,原因是什么?非法改装、拼装……违规骑行电动车到底怎么管?11月26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该条例也有望成为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法规,这个法规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江苏是全国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使用大省,目前江苏全省的电动自行车达到了四千多万辆,由于面广量大的电动自行车在使用,同时因为交通参与人、骑车人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以及提供给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道路设施还不健全,对电动自行车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陈玉峰介绍说,通过多个路口曝光大屏的监测,电动车在道路通行,主要存在停车越线、闯红灯、不走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

针对《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陈玉峰表示,首先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监管的责任;其次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源头管理,生产、销售必须实行强制认证,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同时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实行联动,明确电动自行车必须上号牌,登记以后才能上路行驶。鼓励电动自行车戴安全帽,电动自行车使用满十年要报废,不能再上道路行驶。明确禁止了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拼装、加装等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环境安全方面,也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的经营者必须要使得提供的零部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且要提供回收服务。在消防安全这个方面,也明确了居民小区充电环境,在楼梯口、安全通道、消防通道不能停放电动自行车。

陈玉峰表示,人大一旦通过这个法规,交警部门将首先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安全警示、提示;二要加强路面的交通秩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电动自行车不能走快车道,禁止闯红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一鹏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