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视频】“两百岁”的见面两位中国第一代女话务员老姐妹同贺百岁寿辰
2019-12-08 15:57

扬子晚报网12月8日讯(记者 范晓林 摄影视频)“你好啊,老姐妹!”“你好啊,老同行!生日快乐!”“同喜同贺!”今天中午,南京东宫大酒店,朱宝女士、肖昌燮女士共同庆贺百岁诞辰。她俩是南京当时最早的一批女话务员,年少时投身电信事业,亲历并见证了中国电信发展历史。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特地赶来看望并祝贺两位百岁老人。现场众多目击者都用手机和相机拍摄了这一幕“两百岁的见面”。

图片

今天上午,朱宝(左)和肖昌燮(音谢)两位百岁老人同贺百岁寿辰。图为两老紧握双手。范晓林 摄

朱宝:陪着学姐去考试,竟然成了第一批女话务员

朱宝,1920年12月出生,外公朱镜佛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也是南京市马道街小学的首任教导主任。1934年当时的政府电话局招考第一批女话务员,当时就读女子中学的朱宝是陪一个学长姐姐去考试的,考试地点就在如今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附近。谁知那位姐姐没考上,陪伴同去的朱宝本无意反而经过考试被录取了。

据朱宝老人回忆:一千多名报考的女生中,录用了40人,她是其中之一。当时考试很严格,除了考写作文,还要考听力和眼力。朱宝老人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具体当时考试的是什么题目,她现在记不太清楚了,但记得自己写了这样的话在文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严守用户秘密,决不随便乱说。”朱宝老人的儿子补充道,听母亲早些年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提起过,当时有一些军人考官在考场让考生做听力测试,故意出难题,明明没发出声音,有一些紧张或瞎蒙的考生却回答说:“听到了。”当然她们就被淘汰出局了。

图片

看看老照片上自己的模样。范晓林摄

图片

两老的手一只握着不放。范晓林 摄

朱宝老人说,当时父亲很开明,自己无意中考上话务员,接下来是去当时的电话局工作,还是继续读书?对于这一点,父亲完全任由女儿朱宝自行决定。抗战爆发后,隶属交通部的政府电话局,将她们这批女话务员撤退至武汉,后又辗转至成都,1943年,朱宝与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陈鸿遂在成都结为伉俪。直到1972年退休后她一直在成都电信局工作。

据朱宝老人的儿子陈蓉建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无论是在话务岗位上,还是后来的基层领导岗位上,母亲对待工作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辈子“嘴稳手稳”。解放后曾经赴北京出席过全国邮电系统劳模大会,也曾经担任过成都市邮电局人民北路支局负责人。她有如此高寿还能健健康康的,和她一辈子的信仰、胸襟、气度、博大胸怀是离不开的。朱宝老人说,能活到这个年龄得益于:一是感恩国家和平和社会和谐,二是她一辈子宽以待人大方热情什么事都看得开。

 

图片

肖昌燮老人。范晓林摄影

图片

朱宝老人。范晓林摄影

肖昌燮(xie,音谢):会讲很多方言,老照片上姐妹基本认得

“上海话谢谢你怎么讲?”“霞霞侬!(音)”“湖南话吃过饭了吗怎么讲?”“呷饭冒咯?”相比于朱宝老人,肖老听力和记忆力都衰退厉害,但年轻时学的方言都还记得不少。现场围观者随口报了几个方言,肖老讲得挺溜。

肖昌燮的儿子武维佳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母亲1921年1月出生于南京,比朱老小1个月,1933年考入南京市立女中读书。1936年底参加南京电信局招聘话务员考试,被录取后,1937年1月进入电信局任话务员。“朱宝老人当时是第一批,我母亲是第二批,她们都是中国第一代女话务员,此前话务员都是男性。”肖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做话务员必须过方言关,打电话的人来自四面八方,你听不懂方言就无法工作。她说自己边干边学,学会了十几种方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肖昌燮随南京电信局撤离南京,先后辗转武汉、长沙、柳州、贵阳等地,从事战时通讯话务工作。当时电信局在贵阳期间,工作地点屡遭敌机轰炸,肖昌燮数次历险而幸免。1945年抗战胜利后她经重庆返回南京,继续在南京电信局工作。1949年南京解放后,继续在南京电信局长途台担任话务员。1964年调至南京市邮政局工作。1970年随全家下放苏北农村,1978年返回南京,1980年退休。

跟朱宝老人一样,严守秘密是话务员必须的素质。肖昌燮老人的儿子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妈妈回来很少说起上班的事情,更不会说接线工作中听到啥有趣好玩的事情。上个世纪,她们第一代退下来的女话务员还经常在一起聚会,拍了不少照片,母亲这两年听力记忆力下降,但对于老照片上合影的老姐妹,她还基本都记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有趣的是,两位老人手中的几张老照片上,她俩的站位都很靠近,所以她俩捧照手中,现场辨认并不困难。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