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做科研首先心态要“沉下来、坚持住”
2019-11-22 11:06

图片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教授顺利当选。从化工到环境工程到工业发酵,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任洪强教授的学习背景是标准的“多学科交叉”。

任洪强1990年毕业于河北轻化工学院(今河北科技大学),199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到无锡轻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进入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生时代的任洪强,有幸拜入我国发酵工程方向唯一的院士伦世仪先生门下,伦世仪先生严谨治学,潜移默化影响了任洪强。什么是科学的表达与逻辑,应该如何认识课题,把握文献,伦世仪先生都作出了缜密的要求和指导。多年以后,即便任洪强成为著名教授,在科研道路上,他依然承接着导师的风范。回忆起这段求学生活,任洪强深有感慨::“当时觉得太严,现在觉得受益终身。”

“河北轻化工学院给了我发展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也没有这个空间;伦世仪老师在科研道路上给我指明了方向;南京大学给了我发展的平台。”2003年1月进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工作,先后任环境工程系主任、副院长、院长。

在南大环境学院,任洪强所带领的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团队以生物强化净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为核心,重点开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与转化机理、氮磷营养物的增强净化机制、环境微生物菌群解析与调控、高性能微生物固定化新材料、高效微生物反应器、污染物毒性筛查与致毒机理、水质安全评估与保障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006年以来,任洪强带领团队主持国家及省部重大科技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48项(获授权:中国88项/美国13项/欧洲1项/澳大利亚3项/南非3项),专利转化率70%以上,产业化应用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共获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产品36个、国家(省)级环保优秀(示范)工程20余项。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

团队领衔建设了南京大学第一个校外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建成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工程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业水回用分委员会(ISO/TC282/SC4)主席单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环保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十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环保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区域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和产业高端转型进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被区域产业界誉为“水医院”,获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对于科研,任洪强曾经有过表态,“无论做什么,首先要沉下来而且要能坚持下来,坐冷板凳是一件难事,但坐冷板凳的同时能做成事更难,因此坚持就更重要。”“我对科研的态度一直不放弃、不放缓,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结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