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会”买自行车 你听说过吗?
2019-11-20 11:30

图片

扬子晚报11月20日讯(通讯员 刘阳 吴海涵 记者 薛玲) “打会”买自行车,你听说过吗?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街道金川花苑社区的孙保华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他不仅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切身感受着经济发展后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图片

囊中羞涩“打会”来帮忙

“这几十年,我们的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过去的生活,73岁的孙保华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过去大家都不宽裕,想买大件怎么办?”孙保华笑着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打会”很是流行:10到1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人掏10来块钱,十几个人凑上100多块钱就能买自行车等大件了。“打会”发起人可以第一个支配这笔费用,其他人则将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用钱的顺序。孙保华告诉记者,“打会”由工人自发组织,那时候厂里的班组还会建立互助金,每人出资10元或20元,哪家遇上困难了就能从互助金借款,不过互助金有一个准则:前账不清,后账不借。

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的孙保华,对于自己的岗位也感触颇深。1968年,孙保华分配到了南京铁路分局浦口车辆段,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火车车厢的维修保养,“那个时候没什么设备,主要就是眼看手敲耳听,靠经验来判断。”不仅如此,那时候的工作条件也非常艰苦,甚至火车轮需要更换时也主要靠人工,要知道,一条轮队的重量达到了1.5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设备,两个人要在15分钟内完成更换。”孙保华告诉记者,他和同事只能依靠一些简单的器械,利用杠杆原理来完成更换。而现在,各种用于维修的机械设备一应俱全。

社区里的热心人

“孙书记可是我们社区的热心人。”金川花苑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保华不仅是社区的支部书记,还是小区业委会委员,平时总是仗义执言很是热心。

在孙保华看来,自己做的都是分内事,“小区搞好了我也是受益者。”孙保华家三代都有“铁路人”,也正因为如此,这么多年一家人在过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聚集过,“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现在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孙保华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感谢强大的祖国,让我们能够如此愉悦地生活。”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