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囤奶粉”一下买20几个名牌包……你要“剁手”更要“治心”
2019-11-15 18:13

“双11” 后,关于“剁手”的故事在网络热传。四川王先生的妻子去年双十一花了20万,今年变本加厉砸了30几万,王先生急得要跳楼;浙江杭州42岁的朱女士疯狂购物一夜花了10万,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今日在南京脑科医院采访了解到,“剁手”成瘾的案例还真不少。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一科孙静主任介绍说“强迫性购物障碍”的行为未在精神疾病诊断条目之列,但它属于一种心理障碍。孙主任指出,这种控制不住的大量购物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得失心比较重的普通人,会感觉双十一期间可能有很多优惠,所以多买点便宜的东西,但是他们一般还是有底线的,不会太疯狂,像这个案例中乱买以至于让人觉得病态。

第二类是有既往心理问题的。这种大量囤积行为,和强迫心理、焦虑心理或躁狂情绪有关。在临床上,有一种情况叫“强迫性囤积”,这是强迫症的一种,就是病人觉得自己没买够,所以一直往家里囤积很多东西。比如给小孩买奶粉,有人生怕囤的不够,将来对小孩有什么影响,就一直买。孙主任介绍说,她曾遇到过一位强迫症病人,不断地把外面的废物、垃圾往家里拿,甚至是在家里好好的一个房间里,放满很多没用的东西。除了强迫心理,焦虑心理也会导致这种大量购物行为。还是拿奶粉举例,有人看到双十一有卖并且大家都在买,生怕以后买不到,于是一次性买很多。这种情况,其实是对某一事情的恐惧和忧虑。

另外,还有一种更为病态的情况,即躁狂病人。这类病人觉得自己有钱或者心情好,于是想买就买,有的病人会买十几件同样款式的衣服放家里。孙主任提到,她曾经有一位病人,一下子买了20个包,而且都是名牌,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困难。这种情况主要是情绪过于旺盛而导致的不正常消费行为,通常在情绪稳定后,病人会反问自己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孙静主任建议,如果反复有大量购物的行为,则要去专业机构鉴定一下有没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什么心理问题,那就要和当事人多聊聊,进行简单的心理建设教育即可。现实中大多是这样的情况,通常和他讲一下,对方还是能接受、能改变的。但是如果检查出来确存在心理问题的,则要进行专业治疗。轻度到中度的病人,可以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即认知行为治疗,对他的认知方面进行一些纠正;重度的病人,则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如针对有“强迫性囤积”症状的病人,除了认知行为治疗,一般也会用抗强迫药。

通讯员 徐晓蓉  实习生 吴怡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蔡蕴琦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