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学者首度披露:距今千年的南朝时期,栖霞山开始 “独秀群山”
2019-11-13 14:27

扬子晚报网11月13日讯(记者  薄云峰)13日晨,南京的一场秋雨让赏枫胜地——栖霞山的枫叶更红。南京栖霞山的枫叶与北京香山齐名,分别为国内一南一北最富盛名的秋游地。

图片

栖霞山是秋季赏枫叶的打卡胜地。  乐涛 摄

位于长江南岸的栖霞山何时成为枫树的“大观园”?栖霞山在历史上又与哪些名人有过交集?……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南京古都学会理事姚亦锋13日上午独家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栖霞山的前世今生。他首度披露,距今千年的南朝时期,栖霞山开始 “独秀群山”!

临江的优越环境使栖霞山植被茂密

图片

植物多样性是栖霞山植被的特点。  乐涛  摄

熟悉南京城市地理的读者都知道,长江南京段的两岸,北有老山山脉,南有狮子山、幕府山、栖霞山。山皆有树,为何栖霞山“独秀群山”?

经常徒步登山的姚亦锋发现,栖霞山“独秀群山”有两个关键的自然因素。一是栖霞山濒临长江,最高峰仅284米。山虽不高,但登峰可眺望南京最宽江面“黄天荡”和江北灵岩山,此处视野辽阔,因而显得山高。二是植被丰饶,栖霞山地处亚热带景观带,温度和雨水适宜,这里植被生长茂盛。山中树种主要有五角枫、乌桕、黄蘖叶(俗称虎刺)、栗树、柿树、槠树(俗称大叶橡树)等,秋天以后满山红叶,自然景色优美。山中盛产甘草、野参、当归、茯苓等可以养生的药草。

从地理地貌的演变来看,通俗地讲,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河谷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的复合部位。长江下游河段位于广阔的平原地区,特别是江汉与洞庭地区、九江与鄱阳湖地区、镇江与扬州以下的河口地区,这三个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数千年以来,长江水系变化频繁复杂。

地理科考显示,一万年前,栖霞山、幕府山、狮子山等蜿蜒于长江边,江水环绕山体。优越的自然环境,江鸟纷飞,江风持续,造成枫树等植物种子广泛散落在栖霞山上的土层中,日积月累,这里的植物更显茂密,植物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南朝时期曾建有“栖霞精舍”

栖霞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山体植物“硬件条件”优渥,临近六朝古都——南京,历史上众多名人曾到此游览,他们的诗词歌赋让栖霞赏枫名气更大!

图片

资料图片  栖霞山寺庙和隋朝石塔 。 姚亦锋  提供

根据古都历史以及地理科考, 先秦时期,长江南京段江面辽阔,宽于今日。六朝之后,由于泥沙冲积,江面逐渐缩狭。唐宋时期,大胜关一带成陆,河西大面积江滩湿地出现。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来名人汇聚。根据考证,南朝时期(公元937年——975年),有文人在栖霞山一带隐居,建有“栖霞精舍”,此为“栖霞”名称由来。南朝佛教兴盛,王公贵族相继在栖霞寺后山的石壁上开窟雕造佛像,逐渐形成现存的“千佛岩”。东吴、东晋及南朝时期,开始陆续有寺庙建设,栖霞山形成修炼、隐居场地。

姚亦锋大胆推断,栖霞山在南朝时期,成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的赏景之地。隋朝时期,开始兴建舍利塔(现为国家级文物)、栖霞寺。厚重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栖霞山名声鹊起。从南唐直至明朝、清朝,栖霞寺不断重建,千佛岩添加石窟雕塑,山峰石壁上留下历史上众多名人刻字题记。

盛名始于清朝,乾隆曾有行宫

姚亦锋强调,栖霞山的盛名始于清朝,当时栖霞山列于“金陵四十景”之中。春牛首,秋栖霞,也是出自于这个时间段。栖霞山还有多处清泉:白乳泉、品外泉、珍珠泉、白鹿、功德泉。有岩石景观叠浪岩、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这些景点使得栖霞山的旅游资源更显丰富。

栖霞山地势优美,曾被清朝乾隆皇帝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乾隆时期,官员还在此为乾隆皇帝建造—座规模很大的“行宫”,曾经五次住过。这座行宫长期湮没于人们视野中,是因为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

图片

栖霞山上看长江。   姚亦锋  提供

姚亦锋诙谐地说到,秋季吃螃蟹,登栖霞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幸事。他至今仍然记得38年前,1981年12月初冬,他当时大学一年级,和同学一起前往栖霞山秋游。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从中央门火车站坐公交汽车,一路摇摇晃晃,花费近一个小时才到栖霞山。“当时栖霞山给我的印象是风景幽暗,石刻精美,古风犹存。中午,许多游客席地围坐,啃着干粮,喝着凉水,谈笑风生。他们快乐的神情和满山的红叶至今在我脑海中留存!”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