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春共读七十年 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完美收官,90万网友观看直播共同见证大奖揭晓
2019-10-29 10:38

 2019“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颁奖典礼10月29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盛大举行。书评大赛历时半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1万份参赛作品,读经典,写书评,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共读”经典的风潮。29日,颁奖典礼全程直播,90万网友观看直播共同见证大奖揭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琳 蔡蕴琦 杨甜子 王赟 文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刘莉 摄

图片

书评大赛回顾——

1万件参赛作品,173所江苏高校“组团”参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共青团江苏省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主办,扬子晚报、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年“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书评大赛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大赛围绕“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经典70本书”主题展开,知名作家、教授联合推荐了70本经典书目,邀请大学生共读经典,并通过书评大赛,在全社会尤其是高校中掀起阅读经典的热潮,激发爱国热情,书写报国之志。

书评大赛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读者投稿热情高涨。记者统计发现,本次大赛的参赛者来自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吉林、陕西等全国各地,不仅地域涉及广,年龄跨度也大,从10多岁的中学生到80岁的省劳模都积极投稿,特别是我省有173所高校“组团”参赛。150多天里,大赛组委会一共收到近1万件参赛作品。经过专家评审团的严格评审,优中选优,最终评选出一批质量高、有内涵的优秀作品。

29日共颁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人气奖20名,10所高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读者扫码,阅读优秀作品电子合集,这本电子集册也将在咪咕阅读客户端内上架。

图片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副总经理关懿珉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

图片

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林小异为获得优秀组织奖的高校颁奖

400多万读者票选出经典阅读书籍“top10”榜单

书评大赛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扬子晚报还特别推出了互动H5“青春共读七十年·追梦奋进新江苏”,网友不仅留下了读书故事,还为最爱的书籍点赞“打call”,分享自己的推荐到朋友圈。

值得一提的是,互动H5还有榜单功能,完全由网友读者点赞投票决定。已经有400多万的参与点击量,读者票选的“读者推荐经典阅读书籍top10”榜单也已出炉。

颁奖典礼现场——

成长、传承、变迁、初心

青年学子用四个关键词分享青春与经典

图片

颁奖典礼现场,获奖选手代表还用音诗画的表演方式,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南师大文学院研究生王雯杰讲述了经典阅读给予她的沉淀。她的关键词是“成长”,王雯杰带领现场观众回顾了《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读陆游的诗觉得有趣,黛玉说断不可读,如果读了浅近的诗,入了这个格局,就出不来了。黛玉建议先读王维、杜甫、李白,再读其他等等。这意味着格局要高。因此阅读能够练就眼光,识别好书,读重要的书。”

图片

南京晓庄学院刘丹妮的参赛作品别具匠心,她从孩童的视角出发,与鲁迅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刘丹妮和同学王安然借用鲁迅的名句,表达了青年学子星火传承的志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图片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倪欣琦、南京师范大学丁熠宁分享的关键词是“时代与变迁”。“我们不断向前发展,也不忘传承,乡村在现代化,但血脉里乡土的力量,会带着文学的烙印一代代的流存下来,永不磨灭。”

图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获奖选手刘晓彤和学长赵元辰用经典篇章诠释“初心”。刘晓彤是虽然是大一新生,但文字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她与赵元辰一道,代表当代大学生喊出了年轻的声音:“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需要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百年前,鲁迅先生寄语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也应始终在鲁迅文学的熏陶下,养就富裕的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大赛评委点评获奖作品:

佳作频现,读出了当今大学生的奋进与未来

图片

大赛评委代表,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骆冬青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这次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许多佳作。“我们从这些读后感中,读到了当今大学生的彷徨与呐喊,思索与奋进,读到了未来,读到了深切的希冀。大学生读鲁迅,读茅盾,读萧红,读老舍,读史铁生,还有许多当代作家作品。大家投入了自己的心,以自己的感受,感悟、体会那些伟大作品中的世界;而那个世界也由此进入他们的心胸。书中的世界,读者的世界,两个世界,交融为一个广阔的世界。”

年轻大学生的文笔得到了骆冬青的盛赞:我们可以从这些大学生的笔下,既感觉到书中世界的跌宕起伏、喜怒哀乐,又感悟到读书人那种心灵的震颤,灵魂的升华!”

在大学里,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这个普遍困扰大学生的问题,骆冬青在现场点评环节给出了答案:“读大学”,其实就是要求我们通过“读”,达到“上大学”。大学生,有知识,还得有文化。马克斯·韦伯说那些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专家没有灵魂,享乐人没有心肝。”有理性,还需要有人性,甚至有灵性。有品质,更需要有气质。有气质,才能够有无形的飞行。宋代大思想家朱熹说,读书最能变化气质。所以,我们在大学要通过读书,开辟另一个大学。

获奖名单公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获奖作品金句摘录

一等奖:

或许,“痴”也是天才的一种伴生品,性格中酝酿着的极度偏执让阿炳和黄依依的行为和环境走向了失控。最终,这种伴生品它杀死了天才本身。

——南京大学 李英菁(《暗算》)

积毁可销骨,但不销君子风骨;纸上声永留,呐喊响彻人世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晓彤  (《呐喊》)

乡村在现代化,这是社会的发展,逃避不了,但血脉里的乡土不能忘,那里扎根着民族的内核。

——倪欣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呼兰河传》)

那日轮高悬,将这冰川世界炙烤,也将我炙烤。我踩在冰石上,脚底是死活,面前,是一座冰铸的墓碑,一座冰铸的孤坟。

——刘丹妮 南京晓庄学院  (《野草》)

人一旦开始出走,便很难停下脚步,孤独的,漂泊的,相思的,永不停止的。

——王雯杰 南京师范大学   (《红豆生南国》)

二等奖:

看人民在寂寞与单调的生活中对安静的思索,边地人民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在物欲横流面前,他们仍然正直、诚实;他们仍然伟大、平凡。

——刘丽霞 南京大学  (《边城》)

先生挣脱了铁链,走出了“柏拉图的洞穴”,看到了太阳——在压迫之中行色匆匆——痛苦、渐将麻木而最终枯死的根源。于是,呐喊着,徘徊在孤独的荒原中。

——马晓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呐喊》)

我们挣脱不开身处的世界,但至少可以不甘微缈。

——丁熠宁 南京师范大学 (《平凡的世界》)

虎妞这株骆驼草,祥子以及她自己愚昧的思想便是她的两根刺,这刺深深扎在虎妞的身上,没有成为她的保护层反而成为了她的致命伤,她终究没有逃脱这两根刺给她的伤害。

——钱惠萍 南京晓庄学院 (《骆驼祥子》)

士人的死亡成为悲壮的事迹被人传唱怀念,秦淮河依然柔媚,而白门却已埋没,只有杨柳藏乌,风景如故。

——王振乾  南京农业大学 (《白门柳》)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