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看完南博这个展,让你开始怀疑《静夜思》……
2019-11-08 22:35

图片

经常听到“殿本”的说法,啥是“殿本”?“殿”是武英殿啊!“殿本”即武英殿修书处所刻版本啊!那“殿本”啥样?还有,连乾隆皇帝都甚为得意的仿制出的前朝的纸是什么纸?皇帝的书房长啥样?《康熙字典》《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原版古籍真的能看到原件吗?看到很多古籍书页上方有时会有一处“凸起”是做什么的……如果你也是个爱看书爱收藏书、喜欢古籍善本、沉迷研究珍稀清宫史册,那么南博这个展一定要看——11月7日,“读·万卷——清代内府刻书珍藏”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据展览策展人崔小英介绍,此次展览汇聚了清代86种、1535册清代内务府所刻善本,珍贵到什么程度?99%的展品是首次展出!此次展览的展期较长,目前还未宣布结展日期,但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尽早择期去一睹为快吧!

走进展厅,你闻到的……

是天一阁的云香草!

 

图片

“为了这次展览,我们三年前就开始计划了,筹备和实施用了半年时间”,开展首日,策展人崔小英带着扬子晚报记者走进了南博特展馆12号展厅,据她介绍,南京博物院是海内外收藏清代内府刻书最多最精的机构之一,“内府刻书是由朝廷内务府主持刊刻的图书,你们可以看到,这些书在用纸、用墨、书法、雕刻功夫、皇帝印章方面全都具有宫廷特色,跟民间的书籍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崔小英指着进入左手边两面大书柜说:“最主要的书籍都在这两面书柜里,从左到右是按照清朝几位帝王时间顺序,从上到下则是按照《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顺序陈列”。展厅中有种淡淡的草药清香,她指着展柜中一个个印染花布制作的香包告诉记者:“这是浙江天一阁的云香草”,天一阁曾被著名学者郑振铎誉之为“中国第二个敦煌石窟”,是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云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属稀世珍品,它有防虫的作用”。现场所有展柜中都放置了这种草药包,大家在观展时可以看到哦!

99%的展品是第一次展出,

展厅内的昏暗,是为了保护古籍

 

图片

图片


现场展列主要书籍的两面书架的样式是以文渊阁藏书架为参照设计的,时间跨度完整,从康熙年间一直到清末,呈现了清代内府刻书高峰期的基本面貌。一进展厅的入口处,观众就可以看到墙上关于此次展览中最重要的概念——殿本的解释,崔小英介绍,这也是为了让大家对这个经常听说但不一定完全懂的概念有个了解,“康熙十九年,也就是1680年,武英殿修书处成立,这是清内府第一个相对独立、专事刻书的机构,这里刊行的书籍被称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本次展出的藏品几乎都是殿本,而且99%都是首次展出。”《康熙字典》《十三经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这些经常存在于传说中、史料中的古籍,都是第一次展出,相当珍贵。观众进展厅可能会发现光线有些朦胧昏暗,崔小英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展品,“这些古籍对于光线非常敏感,光照要求很高,所以整体展厅内的灯光是偏暗的”,这里也提醒大家:古籍珍贵脆弱,厅内不要用闪光灯哦!

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

你真的会背《静夜思》吗?

清宫手写本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它们数量极少,价值连城”。比如一部乾隆年间的内府精写本古籍《御制五体清文鉴》,展柜内翻开的一页显示一个词语五种文字的格式,如“整夜”“通宵”“达旦”等常用词。其实,它是清代的标音辞典,“语言辞书是不同民族文字之间互译的基础,清朝有过双语、三语,甚至四种语言的辞典,但它很特别,是一部包含了五种语言的辞典。”崔小英说,这本书共收词18671条,包含了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它是清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又是精写本,所以非常珍贵。”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实说到古籍善本很多人会觉得很晦涩精深难懂,为了让普通观众可以轻松看懂,崔小英表示策展团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玻璃展柜中展开的一页都是大家推测观众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南巡盛典》中展开的是玄武湖的插图页,“这是乾隆年间,也就是两百多年前的玄武湖美景。《南巡盛典》记录了乾隆皇帝四次下江南的情况。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手写本初稿,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崔小英指着图上的细节,“你看这个队伍中央的就是乾隆皇帝,道路两边跪满了人”。

图片

另外为了吸引小朋友观众,康熙四十六年(1707)扬州诗局刻本的《全唐诗》被放在了最低的一层展柜中,翻开的那一页正是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家喻户晓,但细看又有点不同:“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是版本错误还是我们后人背诗有误?崔小英解释说《静夜思》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这本《全唐诗》就记录了下来,“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挖掘背后更多的故事”。

现场还有清代的制版、印刷等流程图示,还有皇帝书房的实景展示,观众可以在其中发现书籍、史料、工艺、考据等多种学问,这真的是“宝藏”展览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