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尖】孩子哭闹马上给个手机?危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诱发孤独症!
2019-11-04 17:45

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各大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父母为防止孩子哭闹和无聊,常给孩子准备一个Pad,作为"电子保姆"。在任何嘈杂混乱的环境下,孩子们都能安安静静得看“小猪佩奇”或老老实实得玩“王者农药”。

这看似“好用”的方法,却有着不小的危害,其中一个就是可能成为孤独症的诱因。

什么是孤独症?

图片

今年4月2日是第12次“世界自闭症日”。在全球范围内,孤独症的患病率达到1%。在个别国家和地区,这个数字还要更高。比如2018年底美国就有报告称已达到2.5%,这个比例是是逐年增加的。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病症的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特别是在儿童身上。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清楚,但很多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此症状的产生,例如遗传、感染和孕期使用抗癫痫类药物等。

据不权威估计,中国有超过1000万孤独症患者,占总人群的1%左右,其中14岁以下的患者近200万人。

“电子保姆”或带来危险的“安静”

图片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专委会秘书长詹明心表示,现在的家长不仅自己总在玩手机,也给孩子玩pad或游戏机,减少自己带孩子的压力,但一旦孩子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多,社会交往的机会就越少,社会兴趣的范围也就越窄,甚至成为导致孤独症的诱因之一。

专家提醒家长,平时的生活中要为孩子创造同龄人互动和社交的情境,而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的环境当中。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有可能成为孤独症的诱因,也会使原本就有孤独症的儿童加重病情。

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能指着物品、不能眼神交流、缺乏手势等症状,就应当及时就医。

孤独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缺少科学认知

图片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症状之一,他们就像被“丢”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无法理解我们的语言,如果不及时进行相关干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无法建立起来,部分儿童甚至会逐渐丧失这方面的能力。

有不少家长缺少对孤独症的认识,小朋友有各种典型症状,如没有眼神交流、重复性兴趣、好几岁了还不会讲话、哭闹严重,家长就会用‘贵人语迟’等自我安慰,这些都会阻碍孤独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除了专业机构的科学干预外,家庭的支持十分关键,只有家长能够科学认知孤独症康复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对抗孤独 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虽然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未必导致孤独症,但一定会觉得孤独。孩子面对的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一个屏幕,一个让人容易沉溺的屏幕。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电脑,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孩子,陪伴孩子聊天、做游戏,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感受到陪伴的重要。

网友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我们建议: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家长选择适合儿童看的节目;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看节目,同时给孩子解释节目中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

来源:扬子晚报、荔枝新闻综合、中国妇女报、金陵晚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