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改造完成,为施工人员设纪念铭牌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
2019-10-24 17:15

扬子晚报网10月24日讯 (通讯员 吴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木工张小亮,设计师潘化兵……”10月24日上午9点,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改造一新的常委会会议厅召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参与会议厅改造工程的6名施工人员和会议厅国画《清音叠浪》作者、著名画家殷斗受邀与出席、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体人员一道,见证会议厅改造后的首次启用。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告诉记者,今后在市人代会闭会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举行的包括“表决任命南京市副市长、代市长”等在内的16类重大履职事项,都将在这里进行。

重新改造更好履职

图片

朱占立 摄

常委会会议厅位于南京市人大机关一楼,于1998年10月与办公楼同时建成,经过20多年的使用,其内部设备设施严重老化,为充分保障常委会“代表840万市民履职行权”,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启动会议厅改造工程,至9月底竣工,改造后的会议厅,面积增加到503平方米,不仅增加了会议席、新设了市民旁听席,同时优化、升级了电子表决器等相关软硬件。

为人民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走进改造一新的常委会会议厅,迎面一枚鲜红的国徽庄严地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央,这枚国徽是在1982年,也就是南京市人大设立常委会的第二年,从北京运回南京的。会议厅后墙的国画《清音叠浪》,则是市人大机关在1998年搬迁至现在的办公楼、启用常委会会议厅时,邀请著名画家殷斗创作的。

图片

朱占立 摄

穹顶上璀璨夺目的顶灯,是会议厅的最大“亮点”。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何方是该灯的设计者,她告诉记者,顶灯的整体框架设计来源于六朝时“瓦当”的形象,象征南京“六朝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间红色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环绕主灯一周的,是最能代表南京城市形象的4种植物的花叶,分别是市花梅花的花朵、玄武湖的荷花、中山陵的梧桐叶和市树雪松的树枝;每种花叶各6片,共计24片,寓意一年四季24节气,象征着南京人大为人民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为42名施工人员设立纪念铭牌表达谢意

在会议厅侧面的《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改造建设记事》中,市人大常委会还对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和桌椅项目制作负责人吴敬贤等42名工程建设者,特意“铭名”以表谢意。

图片

朱占立 摄

在“设计建设单位”的下方,记者看到了参与会议厅改造工程的42名工人、技术员、设计师的名字:许志振,木工,江苏泰兴人;曹明泉,油漆工,江苏南通人;李赛,空调班组,江苏南京人;刘慧茹(女),资料员,江苏镇江人……“纪念铭牌”细化到每名工人的姓名、承担工作、家乡籍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体现南京市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劳动的尊重,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对工匠精神的尊重。”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