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0万亿结构性存款,迎来监管重拳规范
2019-10-23 07:51

扬子晚报网10月22日讯(记者 李冲)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此举针对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结构性理财将设置1万元销售起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通知》)对结构性存款现行监管规定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要求参照执行《理财办法》关于理财产品销售的相关规定,实施专区销售和录音录像,设置1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销售起点,并要求在销售文件中约定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加强结构性存款合规销售。

《通知》所称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2018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长,目前规模增速保持平稳。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85万亿元。此前,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一度突破11万亿元大关。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面临着理财客户流失的风险,一般的存款产品竞争力又较弱,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自然成为揽储利器,为此,各银行纷纷加大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力度。结构性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结构性存款余额增速也不断提高,最高时甚至超过50%,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速更是达到80%。

银保监会指出,发布实施《通知》,有利于促进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发展,防止不规范的结构性存款无序增长,增强银行经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引导银行存款和市场利率回归合理水平,规范相关衍生产品设计和交易;杜绝结构性存款与票据的空转套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个人投资者需打破“刚性兑付”概念

黄大智表示,《通知》影响的范围广泛,并不仅限于银行业,更涉及互联网理财平台、理财客户等。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的良性竞争。12个月的过渡期后,“假结构”退出市场,真的结构性存款将回归“存款+衍生品交易”,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中小银行可以在12个月内,通过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方式进行调整,保证妥善处置,平稳过渡。

同时,减轻银行的揽储成本压力。结构性存款整体利率较高,《通知》的发布将使结构性存款规模、数量、收益率进一步下降,降低银行的揽储成本。而从银行分类上看,中小银行有较多的“假结构性存款”,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并进一步面临吸储的压力。大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业务上较为规范,在中小银行退出后,该方面的业务更具优势。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互联网理财平台。这些平台都上线了不同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一方面,其代销的产品发行银行受到影响,那么其代销的产品势必受到影响,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产品。另一方面,《通知》规定结构性存款的销售参照理财产品的要求,需在销售专区进行双录(录音录像),如果投资者未在产品发售银行进行面签,那么将无法通过这些互联网渠道购买相应的产品。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假结构性存款”退出后,需要打破“结构性存款”是保本的、刚兑的这种观念。真正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程度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衍生品交易的知识,如利率、汇率、期货、期权等,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财。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