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最眷恋的地方是南京(《江南百家姓》43)
2019-10-20 20:33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在南京留下了经典佳句。但细想起来,大多是匆匆过客,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感慨、咏叹。而他可以说已成南京人,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精美的诗篇透出经历大风大浪之后的淡定从容。他就是王姓名人之一、位列唐宋八大家、在北宋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四到南京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他一生4次来南京,先后生活了近20年。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相比呆了不到4年的老家,南京才是他一生中最眷恋的地方。

一到南京。1037 年,因为父亲王益任江宁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副市长),17岁的王安石跟着来到南京。两年后,他的父亲病逝,王安石在钟山守孝。到了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二到南京。1063年八月,43岁的王安石因母亲吴氏逝世,他趁机辞掉了知制诰(替皇帝起草命令、文告之类的官)职务,回到江宁治丧。到了1067年,宋神宗刚继位,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此后一路提拔,先进京任翰林学士,1070年,50岁的王安石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实施改革。

三到南京。因为变法受到的阻力极大,1074年,54岁的王安石被罢相,回到江宁府再次担任江宁府尹。他看到南京贫富悬殊较大,向宋神宗奏请将玄武湖泄水改田。就这样,玄武湖消失了。直到200多年后的元末,因为南京城北排水问题严重,才将玄武湖疏浚恢复,但面积已大为缩小。

四到南京。第二年,他再次拜相,但神宗对他的态度已大变。两派斗争更加激烈。只过一年,他心爱的儿子王雱病死,王安石辞职,又来到了江宁府,起初还有个“判江宁府”的官衔,但他一直没有去上班,到第二年的六月,他连这个官衔也辞掉了。

他住在江宁府城的白塘,因为距城东门7里,距钟山也是7里,正好在入山的半途,所以命名为“半山园”。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春,王安石把半山园改作僧寺,并由宋神宗命名为报宁禅寺。这年秋天,他另在秦淮河畔租了一间小小的独院居住,一直到1086年离世。

看破红尘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为《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为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有争议)。

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早期写的诗大多抒发雄心壮志,比如《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时本可以大展宏图,但心情已大有变化。由于变法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也顾虑重重。意气风发似乎远去,退居林下,成了他的生活理想。

第二次入相只过了一年,他便又回到南京。历史上,因为怀才不遇而寄情山林的文人太多,但他们只是徘徊在权力的边缘,没有进入核心层,所以嘴上说看破红尘,内心还是有冲进“围城”之中的欲望,“出世”只是发牢骚,自欺欺人。而王安石不同,他到达过权力的顶峰,看清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真正懂得了世事艰难,是冲出“围城”而不想冲进去的人,所以他写的山水诗才是出自真心情,不是矫情之作。王巩注的《清虚杂着》纪录了一则故事:

王安石生活在钟山下,出去就乘驴。一次王巩碰到他,一士兵牵着驴而行。王巩就问王安石身边的人,他要去哪里。身边的人说:“如果有人在前面牵驴,就听人的,如果人在后,就听驴的。或者王安石想停哪里就停哪里,松石之下、农户之家、寺庙之内,都可以闲坐。身边带着书,骑驴上也看,休息也看。还带一个囊装几十个饼,王安石吃过,就给士卒,士卒吃过,就给驴吃。如果有人送饭,王安石也吃。

真是看空一切,脱离了欲望苦海,回归到自己本性。

精美诗词

晚年,他生活在钟山脚下,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都已退尽,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比如《游钟山》说:“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半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山”字出现了八次,如此频繁,却不觉得重复,他似乎和山一样,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了浮躁与华美,进入了神完气足、闲静自在的境界。

另如《钟山即事》诗:“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草木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是“点金成铁”。实际上王安石表达的是另一种意思:远去了政治喧嚣,没有反对变法的声音,山就显得更加幽静了。幽闲意境反映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但也隐藏着政治上失意的心情。

宋代黄庭坚评论:“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清代吴之振评论:“安石谴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北山》是他晚年有名的诗之一: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心中默数。回家途中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

钟山风景自然吸引着他,但已到数落花的境界,也说明他已无事可做,淡泊闲散蕴含着落寞、孤独,是一种凄艳的美。

苏轼是变法的反对者,因“乌台诗案”,差点被杀,王安石在神宗面前替他求情,“安有盛世而杀才子乎?”彻底打动了神宗。苏轼躲过一大劫难,被贬到黄州。四年后,即1084年,奉诏赴汝州上任,经过金陵,苏轼特意停留几日,只为拜访王安石。王安石穿着村野平民的衣服骑着驴,在船边见他。苏轼没有戴帽子就迎接他,作揖说:“我今天请穿着村野衣服来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而设的吗?”64岁的王安石和48岁的苏轼说佛吟诗,相谈甚欢。苏轼还和了上面的诗《次荆公韵四绝》: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经历政坛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王安石邀约苏轼来金陵置屋求田,与之比邻。苏轼也感慨,我早就应该像你一样,在十年前抽身隐退啦!两人的政见隔阂、个人恩怨,都随风而去。两年后,王安石黯然离世。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