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延安|作曲唐建平:每个音符都带着总理特有的情感和形象
2019-10-15 14:11

歌剧《周恩来》今晚即将在延安隆重首演,这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后,再一次与江苏强强联手的重磅歌剧作品。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演出前夕专访了他。

扬子晚报:唐老师以前来过延安吗?这次来感受如何?

唐建平:很激动,很亲切,也很惊讶。我是22年前来过延安的。我们几个人开着车,一路从山西黄河壶口,晚间到了延安。从山梁上往下看,那时还是旧貌。这次来,很惊异,山都变绿了,很多沟沟壑壑都没有了,有的山都削平了。特别感慨这种人改造自然的能力、魄力和耐力与坚韧。

我觉得任何一块土地,黄土地也好,黑土地也好,只要人精彩,这块土地就会更加精彩,所以文化特别重要。你看延安大剧院,这个剧院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拔地而起,所以这儿的人、土地、文化设施,都让人看到美好未来。

扬子晚报:这已经是您第五次与江苏联手合作重磅原创歌剧,请问与前几次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吗?

唐建平:有时候,用常规的手段来创造一个独特的作品,创作成功的作品,就一定有创新之处。如果用量化的概念语言来讲,当然也有很多对于歌剧或者对我个人来说都是创新的地方。周恩来是伟人,他的丰功伟业太多了,电视剧其实也很难说得非常清楚。艺术需要高度提炼。其实对于周恩来,电视剧、电影、文学、戏剧有很多很多作品。那么歌剧《周恩来》,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如何表现周恩来的一生?这就是歌剧要突破一般历史作品进行创新的地方,在创作过程当中,我最后终于明白了,我们要做的是音乐作品的周恩来,不是电视剧的周恩来,也不是电影的周恩来。我们的每个音符都要带着周恩来的特有的形象、特别的情感。把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民的好总理形象,栩栩如生地推到每一个人面前,这里面包括很多很多具体的艺术手段。

图片

扬子晚报:能不能具体谈谈?比如中国元素的运用?

唐建平:他是独一无二的好总理,所以我们首先认可的就是共和国主题形象必须要在,共和国旋律是什么?首先是国歌,当然老一辈革命家还有国际歌,他留过法,这些音乐综合起来如何做,这个需要思考。我觉得这个创新不是说我用了什么东西,没有人见过,而是如何用大家都见过的手段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大爱如何体现?我们用最真最善最美的的音乐表达。一开始就是温情的、徐缓的而且特别有弹性有生长性的那个音乐声,渐渐激昂,以表现他的理想目标、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可以说这是软实力的创新。你细听《初心》,能感受到里面民族的、大中国的元素,它与《拉贝日记》《运之河》都不一样,就是大国旋律、共和国旋律。新中国70周年,我也去了天安门广场,当大家一起唱起《歌唱祖国》,不约而同,热血沸腾、热泪滚滚,这种大国旋律带来的情感共振,是有震撼力的。

扬子晚报:那您觉得这剧有能传唱下来的曲段吗?

唐建平:这个要靠实践来检阅,我自己认为是可以有的。歌剧层次比较高,比如一开始的男高音《曙色微微》,对老百姓传唱不太容易,但对男高音来讲,挑战高峰不仅是情感的温度的高峰,还需要艺术的高峰。音乐到这里,就会有些湘西的感觉。还有一些生活化的细节。比如刮胡子睡着那个段落,又让人心疼,又让人高兴,又带点轻松诙谐的感觉。不累呀,这人咋这么困了,70多个小时没睡觉,也高兴,要是不睡那得多累啊,所以这就是多种感情,丰富又深沉。还有打算盘那一段。这算盘怎么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国那么困难,苏联撤了专家。这个时候呢,既是战友也是夫妻的邓大姐出现了,就说你不是有18块8毛8吗?你咋这么穷,他就豁然开朗:中国现在一穷二白,就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张白纸上画最美的图,于是在叮叮当当打算盘间,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跃然而出。

图片

如果从技术层面讲,合唱部分有很多很多地方有突破。比如合唱《曙色微微》,李德、周恩来、红军战士几重唱,各唱各的,李德就是硬打、蛮干,周恩来跟李德的争论,红军战士的重唱,非常非常激烈。还有万隆会议,世界性的层面,音乐无国界,各种合唱、重唱、插嘴,戏剧性和艺术的张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扬子晚报:担纲这么多重磅原创歌剧的作曲,有掌控它们的创作规律吗?

唐建平:艺术创作肯定有一定之规,同时要有绝对无限的变化手法。人物题材必须过硬,要有戏剧性的呈现,以你的思想、见识、情感去驾驭。比如《拉贝日记》,最后的主题就是反映生死、正义邪恶、爱与丑恶的斗争。我的选曲不受限制,用了巴赫音乐的包罗万象。又比如《运之河》,就是到历史、民族音乐文化中找素材,我把地方音乐文化的元素放大了,就好像奔腾的河流。又如《鉴真东渡》,到佛教文化中找元素,但又不能照搬庙堂音乐。总之,我用我的方式写歌剧,同时又寻找个性化创作与大众的沟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