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金·原创】保荐代表人:最神秘的金领 拿着高薪的“夜猫子” “空中飞人”
2019-10-11 18:00

扬子晚报网10月11日讯(记者 徐兢 实习生 陶美婧 )身为不折不扣的金领,保荐代表人(行业里称“保代”)这个群体目前在中国不超过4000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一个公司能否上市,是资本市场“造富”神话的重要推手;他们是证券公司眼中的“摇钱树”,站在整个资本市场的最顶端,因为“人是好不容易才抢来的”……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扬子晚报记者专访江苏第一批保荐代表人(也是全国首批)张先生,听他讲述这份职业背后的酸甜苦辣。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保荐了首批科创板企业

“团队高效地完成了尽职调查、材料申报、反馈意见回复,3个多月就成功过会。”作为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之一的保荐人,江苏某家证券公司投行部负责人张先生说,自2018年11月5日首次宣布设立科创板以来,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市场有目共睹,对于券商投行的员工们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全国各家券商保荐的科创企业在科创板的赛道上奔跑。

外表光鲜靓丽、“空中飞人”,外界好奇投行究竟是干啥的?张先生介绍道,投行主要有四大块业务,一是IPO,二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三是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四是新三板。其中IPO即首发上市是最尖端,张先生从业以来一共做成了4家IPO,他感慨道:“做成功一个项目很开心,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荣誉感。”

通过全国第一批保荐人考试

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张先生来到券商营业部工作。1998年,他被调任至投行业务部。历史性的机遇悄然而至。2004年开始实施保荐制度,规定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和上市时,必须由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证券公司推荐,投行递交给证监会的保荐资料一般需要两个保荐代表人同时签字。

33岁的张先生和3位同事被公司选派去上海参加全国首批保荐代表人考试。“压力很大,担心万一考不上,公司以后都不能做上市业务了。”一个多月没回家,他们吃住在公司旁的小宾馆,由于是第一次考试没大纲,他们找来基础知识和证券发行法律法规的书籍看。不负众望,他和一位同事考上了,他印象中全国首批共考上了600多个保荐代表人。

“我签字的第一个项目是河南的一家企业,2003年底进场,2005年5月上市,我带了五六人的团队过去。”他说,IPO第一单最大的挑战是新制度下需要投票,而过去是拿批文做材料。面对委员的质询,如果回答得不好,或者文件有瑕疵,项目都有可能被“毙”。他还记得企业负责人会上很煽情的陈述:“恳请各位委员支持,如能让我们上市,将利用资本市场插上腾飞的翅膀。”上市成功后企业登门致谢,向他表述了上市后的各种好处,除了融资外,还有利于业务拓展。

拿着高薪的“夜猫子”拼的是体力

保代的高薪一直为外界所津津乐道,传闻年薪两三百万属正常,高的多达四五百万。据了解,项目较多的大型券商以项目提成方式留住保荐代表人,如深圳一家券商承揽承做为50%归公司,50%归项目组,成本费用等自己承担;深圳另外一家券商承揽承做扣除成本后提成50%。

张先生回应道:“其实外界只看到投行待遇高,也累啊。需要长期出差,经常熬夜,客户一个电话,你就要买机票走人。项目在外地的话,经常两三个月回不了家。”

他举例说一位女员工怀孕七八个月做本地项目也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因为白天要忙着做尽职调查、开协调会,晚上夜深人静,才能静下心来写材料。一个项目的底稿有三四百本!投行人大多是“夜猫子”。遇到时间特别紧的项目,赶材料通宵是常事,“干了投行你就顾不了家,想照顾孩子根本不可能。”他坦言,家人都能理解,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薪水也挺高的,就要对得起公司。

游走在金钱利益诱惑的边缘

多数券商的保代数量相对于项目储备数量不足,保代一直是稀缺的人才。近年来,各大券商承销收入猛增,由此而来的“挖墙脚大战”也日趋紧张。目前,接近一半的保代集中在国信、中信、广发、平安、海通、招商、联合、中金、安信、光大这十家券商中。证监会一位官员曾幽默地说:“在我的印象里,每四个保代中就有一人跳过槽。”

他说,首批保代很吃香,有券商为了“挖人”开出100多万的安家费,最高的还有开价300万。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的确有保代经常跳来跳去。

保荐代表人被认为是吃“青春饭”,一般都是在投行干几年,积累够了人脉、钱脉就会考虑转型,比如转型做股权投资。   (文中采访对象为化名)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