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她们,一百多年来只有15位
2019-10-11 11:02

从1901年到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共颁发了112届,获奖的有116人,为啥多4人呢?因为有4届是双黄蛋。比如1966年以色列的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和德国的奈莉·萨克斯同时获得诺奖。

但其中只有15位女作家。来盘点下诺奖得主中的“她们”。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是瑞典的西尔玛·拉格洛夫,她是一九〇九年凭借《骑鹅旅行记》获奖,获奖那年五十一岁。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获诺贝尔文学奖。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

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她和中国渊源极深。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

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66年作品《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内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1993年《黑人之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女)(1931~2019)美国作家。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记叙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孩子》《宠儿》《爵士乐》等。今年因病在纽约去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黑人女作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1996年,波兰诗人希姆博尔斯卡(女)(1923~)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向自己提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桥上的人们》《结束和开始》等。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女性作家频频受到诺奖青睐。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代表作有《钢琴教师》《死者的孩子》等。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图片

多丽丝·莱辛

2007年获奖作品《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1919―),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2009年《呼吸钟摆》,赫塔·缪勒(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作家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主要代表作品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世界文坛最高水准的感人作品,讲述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气。

获奖理由: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

图片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尔加·托卡尔丘克:1962年出生,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后在波兰西南边城瓦乌布日赫的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

获奖理由: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图片

爱丽丝·门罗

其中六位女性作家都是她们国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分别是塞尔玛·拉格洛夫、米斯特拉尔、纳丁·戈迪默、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爱丽丝·门罗、阿列克谢耶维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