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开得胜!“扬子读写网杯”2019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落幕,江苏小花摘金
2019-10-05 19:55

3天比赛,9轮对弈,全国高校近百名高水平选手现场过招!10月5日,为期三天的“扬子读写网杯”2019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在南京江宁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王桐森和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刘曼犁分别摘得男女等级组冠军。大赛同时决出了棋士组前八名以及团体成绩前四名,北京师范大学凭借总成的优势获得总团体第一名。本次大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办,江苏省棋类运动协会承办,扬子晚报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橘中秘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赛后记者采访了等级组的两位金牌棋手,谈到国际象棋给自己的影响,两位小将不约而同地表示,国象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这些能力也一路帮助着他们走进了高等学府。

卫冕冠军谈收获:国象锻炼了逻辑能力

今年正在上海财经大学读研一的王桐森是本届大赛男子等级组的冠军,去年他也曾在该项赛事这一组别一举夺冠。回顾夺冠之路,王桐森谦虚地表示,比赛时他只专注于下棋本身,不去思考棋盘之外的事,这也是多年学习国象带给他的习惯。

5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10岁一举夺得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男子10岁组冠军……王桐森从小便在国象方面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小时候爸妈想让我有个爱好,便送我去学习国际象棋,没想到我挺感兴趣,就一直学了下去。”王桐森告诉记者,国际象棋的基础正是在小学时打下的。“那时候我们每周训练三四次,一次至少三小时。教练教我们开局,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和队友下棋。”

对于不少孩子来说,好动调皮是天性,但是小小年纪的王桐森却偏偏能够在棋盘前坐定。他说,一进入棋局,他便投入到了思考中。“国际象棋非常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碰到不同的局面,你要尽可能地想到多种解决方法,并在脑海中逐一验证,这就涉及到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学习国象对于课内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帮助。”除了对能力的训练,长年征战各大赛事,也锻炼了王桐森的心理素质。“小时候一碰到大赛就紧张地吃不下饭,一输棋还会哭鼻子。”王桐森笑说,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大赛经历的增加,他越发意识到,竞技体育有赢就有输,只有放平心态才能够走得更远。“总有人会比我强,而我要做的只是让自己更强。”

除了下棋,王桐森也是个十足的运动迷,足球、篮球、乒乓球他都喜欢。他说:“动静结合是很好的缓解疲劳的方式。”进入中学后,由于课业压力增大,王桐森有很长一段时间中断了国象的训练,仅在放假期间参与一些赛事。高二那年他凭借在全国赛事中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等级,并在高考中以国象特长生的身份成功考取上海财经大学。

汗水+思考!江苏小花收获全国金牌

本次大赛女子等级组冠军刘曼犁来自江苏兴化,因为曾走出过侯逸凡、谷笑冰等多位国象特级大师,兴化也被誉为“国象之乡”。刘曼犁告诉记者,她们当地学习国际象棋的氛围浓厚,“我们幼儿园起就开设了国际象棋课,小时候每天放学都会跟着教练下两小时棋,再回去做作业。”七岁那年,刘曼犁一举获得李成智杯国际象棋冠军,这个成绩给了小小年纪的她很大的鼓励。之后的好几年,刘曼犁的大赛成绩平平,她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国象的念头。“好在之后我调整了心态,在赛场上不那么心急,表现也渐渐好了起来。”

谈到国象对自己的影响,刘曼犁认为,最大的收获正是在于心态的锻炼。“棋类项目更讲求逻辑性,需要棋手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有了国象的比赛经验,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也能比同龄人有更沉稳的应对。”

高一时,刘曼犁入选了广东省队,随后便走上了职业棋手的道路。国象专业训练很辛苦,但她却觉得乐在其中。“因为参加各种比赛,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也从大赛中增长了见识。”刘曼犁说,国际象棋入门不难,但是想要达到高水平,就需要棋手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思考,不仅要多练习,更要多复盘,从中找到方法并不断总结。

如今在首都体育学院就读的刘曼犁也是学校国象队的主力成员,她说毕业后她也想继续从事和国象相关的行业,继续在这一她所熟悉的领域做出一点成绩。

全国97所高校招收国际象棋特长生

江苏省棋类运动协会少儿国际象棋培训中心总教练、本次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孙辉介绍,本届大赛共有41所大学共85名在校学生参赛,其中不乏许多代表国家征战过世界级大赛的选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象棋总教练杜富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国际象棋的特长生除了可以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特长生招生考试外,还有很多体育类、师范类以及综合类的院校可以选择。”杜富华介绍,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可以接收国际象棋特长生的高校已达97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摄影 罗皞

策划 王璟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