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 | 皇帝的厕纸
2019-09-19 15:03

■四海夕阳

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发明了纸,不过早期的纸毕竟是贵重的书写用品,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得起。而且纸作为承载文化的载体,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即便是写过字的废纸,也不能用于污秽之处。所以,在宋朝之前很少有使用厕纸的习惯。因此如厕之后的清理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树叶、草皮、石头、瓦片、土块……啥都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厕筹,就是竹子木头削成的小片,厕筹在使用之前要打磨光滑,通常用过后还能清洗再用。《资治通鉴》记载,北齐的杨愔虽然贵为宰相,也得在皇帝上厕所的时候递厕筹。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位的时候曾经亲自为南京寺庙的僧人削厕筹,怕削的不够光滑,干脆拿厕筹在脸上蹭,感觉哪里不平削哪里。到了宋元时期,厕纸逐步成为皇宫和政府机关的日常用品。比如南宋杭州的国史日历所内,不但设有公共厕所,而且里面陈设完备,配有水盆、手巾和净纸。根据《元史》记载,元裕宗的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母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非常孝顺,连婆婆上厕所用的纸都要先在自己的脸上揉上一阵子,让纸变软后再给婆婆使用。怪不得元世祖表扬她是“贤德媳妇”,也可见当时的厕纸质量不高,用起来恐怕不怎么舒服。

 

图片

古人用的厕筹

到了明朝,不仅厕纸成为一般人家的标配。而且皇宫里还出现了一个专门负责造厕纸的神奇机构:宝钞司。这个宝钞司不是应该生产钞票的吗,怎么造起卫生纸了呢?

原来明朝管印钞票和造厕纸的机构虽然名字相似,却属于两个系统。负责钞票印制和发行的机构叫宝钞提举司,属于外廷机构,也就是政府部门。明代的宝钞提举司先归中书省管辖,后属户部管辖,印的纸币叫“大明宝钞”。今天南京的钞库街、北京的宝钞胡同,都是和宝钞提举司有关。而负责造厕纸的宝钞司属于内府,也就是为皇帝私人服务的机构。明朝内廷有24衙署,即“四司、八局、十二监”,其中四司分别是惜薪司,钟鼓司,混堂司,宝钞司。惜薪司管的是皇宫的薪炭柴火;钟鼓司管皇宫用的钟鼓乐器和歌舞表演;混堂司其实就是个澡堂子,负责烧洗澡水;而这个宝钞司造的就是皇宫专用的"宝钞",也就是卫生纸。

两个“宝钞”机构谁的业务更兴旺?听起来当然是真正印钞票的宝钞提举司,不过大明宝钞虽然尺寸跟A4纸差不多大,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钞票,但是明朝的印钞票事业却是虎头蛇尾,仅仅在明初洪武永乐时期风光了一阵子,后来大明宝钞不断贬值,购买力跟草纸差不多,连印刷费都不够。宝钞提举司也就基本歇业,甚至连钞票版都交给了造厕纸的宝钞司保管。而明朝后宫的太监宫女接近十万人,每天的“刚需”源源不断,宝钞司的事业是红红火火,百年不衰。南京宝钞司的具体位置今天已经难以考证,北京的宝钞司则位于紫禁城以西、中南海以东的南长街。南长街最早的时候叫南池子,正是因为宝钞司而得名。因为当时的厕纸都是稻草做的,也就是草纸。宝钞司把稻草煮熟、轧碎后,加上石灰浸泡,再经过抄浆、晾干等程序,方可成为草纸。为生产草纸,宝钞司就在南长街一带建了一个“泡稻草池”,南池子由此而来。当时宝钞司设有72间造纸作坊,这些造纸炉灶整天喷云吐雾,这里也被称作大烟筒胡同,后来被雅化为“大宴乐胡同”。造纸炉灶的余温也没浪费,在明代用作温室,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之类。而造纸的最终产品,宫里的用户自然最有发言权。根据明朝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爆料:宝钞司“抄造草纸,竖不足二尺,阔不足三尺,各用帘抄成一张,即以独轮小车运赴平地晒干,类总入库,每岁进宫中以备宫人使用。”

图片

 

宝钞提举司印制的大明宝钞

不过,宝钞司的产品虽然专供皇宫,但是有一位最尊贵的用户却不归他们服务,而是由十二监中的内官监负责,那就是皇上本尊了。据明代谢肇淛所记的《五杂俎》记载:当时明孝宗弘治皇帝御用的卫生纸,用四川进贡的野蚕茧所织成的绢帛,裁成一般手纸大小。由于质量太好。负责打扫卫生的太监舍不得丢掉,竟然把这些皇上的弃物洗干净,一张一张地积攒起来,最后织补成一块挡风的门帘。有一次孝宗皇帝在宫里闲逛,见到这个百衲衣似的帘子,问起来历,太监不敢隐瞒,就如实招供:是用您老人家的真丝“手纸”做的。皇帝大吃一惊,直呼可惜,这才下令以后如厕用纸代替,不要再用帛了。即便不用绢帛,皇帝用的手纸也不一般,由内官监纸房专门抄造,“呈淡黄色,绵软细厚,裁方可三寸余”,由专门管理净房的近侍太监收着,随时进呈使用。到了明神宗万历皇帝,觉得宫里质量不够好,又专门派人“买杭州好草纸用之”。到了清朝,可没明朝这么考究。根据晚清宫女荣儿的回忆录,慈禧太后用的卫生纸是将一大张白棉纸,裁好后用水喷得又潮又蔫,再垫上湿布,用热熨斗熨两遍,使原来带毛发涩的纸变得光滑平整,叠好备用。而光绪皇帝用的手纸,就是衬裱字画的毛边纸,揉过后去掉内硝而已。不过,不管是明朝宝钞司还是清朝内务府出品,质量跟当代产品都是不能比的了。

四海夕阳“财经史话”专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情诗背后的生意

高力士的藏宝秘密:从长安何家村到镇江丁卯桥

 神秘的“日月光金”:明教的钱长什么样?

一顶扬州毡帽拯救大唐帝国

凯恩斯的“中国前辈”:从管仲到“陆家嘴大哥”

中国古代的盗版生意和“版权碰瓷”

金榜题名时:你的名字,他的赌注

垃圾如何毁掉汉长安城

户部别贮钱:李泌如何拯救大唐的钱袋子?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