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修缮后的南师中大楼来啦!说一说,这里曾有你多少青春回忆?
2019-09-09 22:00

经过封闭修缮,南京师范大学中大楼全面启用,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啦!这座被安放在随园中轴线上的中大楼,成为了多少毕业生魂牵梦萦的母校印记,巧的是,就在中大楼揭牌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校友会也正式成立了,近60位校友齐聚一堂,寻找他们在中大楼的青春记忆。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王赟  张琳
 
【中大楼新模样】
更敞亮,更现代,更人性化
 
修缮后的中大楼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探访发现,从外面看,中大楼整体变化不大,但是进入楼内,一切都是崭新的明亮的。一进楼,映入眼前的就是一尊吴为山先生捐赠的鲁迅雕塑,在座碑上篆刻着鲁迅的名言:“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在一楼的右侧墙面上,特意留了三个孔窗,保留着三块原大楼的明城墙砖。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师大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鹏介绍,修缮后的中大楼加强了灯光处理,而且教室也更现代化,更人性化,桌椅都是可移动的,方便学生上课讨论。二楼中层的图书馆设置了很多桌椅,方便学生们来阅读自习。
 
图片
 
不仅有新的元素,旧的也没有完全摒弃。南师大文学院高峰院长说,101阶梯教室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教学桌椅,修旧如旧。“校友们故地重游,必将勾起对于往昔美好的回忆。”
 
图片
 
 
【校友回忆】
在这里成立了南国剧社
 
  “最明显的感觉是比以前敞亮多了,通透、采光好,整体很现代化。”黄承志是1995年入校的,1998年曾做过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如今已经经商的他这次回到南师大,故地重游,又勾起了不少往昔美好的回忆。黄承志说,以前读书的时候,中大楼的利用率其实是比较低的,仅局限于一层和小二层,用来上课的教室大概不到十间。“你看,现在新大楼修缮完了以后,把它本来的面目展现出来了,功能齐全,结构也相当合理,能够利用的空间比以前多了。”
 
图片 
以前的阅读室
 
 图片 
以前的中大楼通道
    
黄承志注意到,教室里的编号、门牌号等都没有改变,中大楼的整体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大家对中大楼有着不少共同的回忆,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情都曾发生在这里。
图片 
以前的中大楼,刘荧摄
 
 “当时在学生中比较轰动的事情,就是成立了南国剧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在南京高校也是一个响当当的社团。还有1998年的时候,从美国回来的徐克谦老师带给我们互联网的概念,给我们讲网页、讲网络,当时觉得比较神奇。还有中文系升格为文学院是院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黄承志说,在他们心中,中大楼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跨时代意义,这次修缮完后重新放开是一件大事。
 
图片 
以前的中大楼,刘荧摄
 
【设计者说】
既保留记忆,又适应新的需求
 
中大楼修缮室内设计者是著名室内设计师陈卫新,他设计的先锋书店被评为“中国最美书店”。陈卫新说,中大楼修缮设计这个项目挺难做,因为每一代南师人对中大楼都有他的独特记忆,修缮设计时不能简单做划时代的区分,到底定格在哪个年代才恰当。
 
“修缮时我们注重了两个原则,一是保留建筑原貌的同时满足功能性需求。中大楼是文学院所在地,位置也很特别,是整个校园的中轴线,地形较高,有一定标识性,修缮时原有的建筑风貌基本保留了下来,如工字型形态,内部布局基本都没改变,连木窗也保留了下来,但在室内又加了一层窗户,以满足功能性需求。二是尽可能多地挖掘文化资源,以补充丰富南师人的集体记忆。人的记忆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一部分是重叠的,南师文学院的师生们对中大楼的集体记忆,随着时光流转会逐渐模糊,所以修缮时刻意强化了‘记忆’这一点。在图书阅览室,我们发现了带有“金女大”字样的书架,这已经有100多年了,很珍贵。所以这里的家具,包括书柜书橱等,都完整保留下来。在加固墙体时我们发现,有的砖块用的是城墙砖,砖上还有铭文,所以特别做了展示,以凸显历史感。除了这个很具历史感的图书阅览室,我们又设计了一个完全符合现在要求的电子化报告厅,以方便使用。”
 
在陈卫新看来,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既要保留大家对空间细节的记忆,也要让历史建筑活化使用,从而让建筑的生命力得以体现。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