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上海市民篮球节高峰论坛举行
2019-09-09 08:11

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由解放日报、上海市体育总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上海市民篮球节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围绕“篮球世界杯,能给上海带来什么”的主题,来自体育、教育、产业等各界人士,从篮球文化、篮球人才培养、篮球产业等多个角度头脑风暴,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出谋划策。

中国的篮球文化需重塑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篮球运动不仅是全球体坛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功能和效用已远远超越了游戏和竞技。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元伟在题为《新时期中国篮球发展与文化重塑》的主旨发言中指出,“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少竞争力的。”他谈到,从2004年启动CBA职业化改革伊始,篮球文化建设就是CBA职业化改革四大模块之一,明确提出联赛是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的有机统一,强调联赛文化是形成联赛品牌的核心和关键。

然而,在“有了成绩就有了一切”的观念主导下,中国篮球文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在影响困扰中国篮球发展的诸多问题中,篮球文化与人文素养的缺失是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篮球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篮球文化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

人才培养应不拘一格

一个运动项目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人才是关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教授高炳宏,也是上海体育学院中国篮球协会篮球学院的管理者,他在《体育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篮球人才》的主旨发言中提到,在体育大学中建立“篮球学院”,拓展了以往篮球人才培养“少体校—体工队—退役就业”的单一模式,开创篮球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途径。篮球学院在遵循篮球运动和篮球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将充分集聚校内外篮球资源,为区域篮球运动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平台,成为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从“全民健身计划”到“奥运争光计划”,篮球发展需要校园篮球—社区篮球—高水平竞技篮球的有机接轨。中国知名街球手鲁锋从一个篮球玩家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活在中国篮球最好的“草根时代”》。在安徽出生长大的鲁锋,怀揣着篮球的梦想来到上海,开始了篮球的创业之路。今年,CBA选秀大会为民间篮球手和街球手敞开大门,鲁锋的经历折射出中国篮球多元化发展之路,代表了广大草根篮球爱好者的心声。

上海篮球需把握宝贵机遇

今年,上海篮球三喜临门。篮球世界杯来了、上海久事男篮有了新的活法、还诞生了上海原创青少年赛事“Magic 3”。上海篮球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在圆桌论坛部分,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姚颂平,CBA冠军教头、上海男篮主帅李秋平,塞尔维亚国家青年队教练马里奥·史蒂夫诺维奇,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锡尧,洛克公园CEO戴富祺,虎扑篮球事业部总监王伟,一起为上海篮球的发展献计献策。

新赛季,CBA冠军教练李秋平将带领上海久事男篮新军出发,目标冲四保八。李秋平谈到,上海久事男篮未来将打造成上海的一张名片,“竞技体育和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久事俱乐部投入很大,但职业要有近期和长远目标,要有足够的耐心。”今年是上海市民篮球节的第四个年头。除了本次高峰论坛外,还有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球迷区市民篮球节嘉年华等活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