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亮相苏州美术馆
2019-08-17 19:39

 

      由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主办的“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于8月16日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历时一年多的筹备,展览得到顾诵芬院士及亲友、航空工业集团等多家单位和学校的倾力支持,展出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娓娓讲述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辉华在一身
      自古人文荟萃的江南沃土孕育出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望族,“江南第一读书人家”——苏州唯亭顾氏、“天下无第二家”——苏州巨族“贵潘”,就是其中声名煊赫的两个,顾诵芬双亲顾廷龙和潘承圭便出身自这两个家族。
      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先生,是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顾诵芬的族兄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回溯至1939年,日军侵华,上海郊区沦陷。江南珍贵典籍面临散亡的危境,顾廷龙与叶景葵、张元济等因是创办合众图书馆,取“众擎易举”之义,致力于抢救国故,以维民族精神。合众图书馆创办之初,顾廷龙就在写给叶景葵的信里说到:“玄黄易位,典籍沦胥,有识之士,孰不慨叹,一旦承平,文献何征,及今罗搜于劫后,方得保存于将来。”出生、成长于这样的家庭中,顾诵芬自小便于无声中感受着家族传承下来的学养与精神。

图片

      展览选取顾(顾廷龙、顾元昌)、潘(潘世恩、潘祖荫、潘承厚、潘景郑、潘静淑)和姻族吴(吴大澂、吴湖帆)、王(王同愈)四家的名人手稿及字画等馆藏精品,在梳理顾诵芬院士家族谱系、精神脉络的同时,充分展示江南望族的家学渊源。
万里破苍穹
      1937年,7岁的顾诵芬在北京亲眼目睹日军飞机肆意轰炸,一个最初的梦想便暗暗扎根于他幼小的心里——“设计飞机,保卫祖国的领空!”。
      从上海交大毕业之后,顾诵芬与平均年龄仅有22岁的飞机设计团队在无人指导、无教材学习的情况下,靠着自己翻译外文著作、摸透他国机型,“涉险滩、闯难关”,从无到有地描绘出祖国航天事业的蓝图。

图片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70个春秋,策展团队特地采访了顾诵芬的老同事、老舍友,使观众能够在展览中,聆听这几位亲历者的讲述,目睹他们当年用过的绘图工具、计算仪器、参考资料等实物原件,近距离了解顾诵芬院士为代表的航空科技工作者在往昔青春岁月中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身上所闪现的自力更生,敢为人先,严谨求实,集智攻关等熠熠夺目的时代精神。
山谷本心长
      1981年,经过长达22年的努力,顾诵芬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已近耄耋之年的顾廷龙,亦光荣入党。父子两人,一个为存民族精神而担当,一个为强国家基石而奋斗,穷尽毕生心血。
顾廷龙平生最为服膺的古语是:“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历代文人志士,向来有著书立言的传统,而他一生收书、编书、印书,专为前贤行役,并不为个人张本。对此,他曾说:“窃谓人不能自有所表现,或能助成人之盛举,亦可不负其平生。”

图片

      顾诵芬院士在航空事业耕耘已近七十载,平生功勋满满,展览中陈列的奖状、勋章仅为一小部分。他曾说过:“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为顾诵芬以躬身践行,继承和弘扬父亲澹泊之志。

图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顾氏父子两代人在不同时代,选择了不同术业,一脉相承的,却是一颗积家成国的本心。展览持续至9月18日。通讯员 张己阳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毕荣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