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仪式化教育,都是一次铭记!”
2019-08-15 17:31

扬子晚报网8月15日讯 (通讯员 俞月花 王丹丹 记者 裴睿)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投降。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弥足珍贵。2019年8月15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自中、日、韩、美、菲律宾等十余个国家的140名青年,以及日本心连心第23次访中团的20位日本友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和平集会。

图片

“每一次仪式化教育,都是一次铭记!”张建军馆长表示,仪式化参观是让观众进入历史的情境中,让他有参与有体验有感悟有提高。去年以来每天请观众敲响和平大钟,每月请观众参加升旗仪式,就是在庄严肃穆的情境中,让观众体会“铭记历史”的必要,感悟“珍爱和平”的愿景,立下报国志向。

自2018年8月15日开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国家公祭日、新年、国庆纪念、南京解放70周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2周年等重要纪念日累计举办了13场升旗仪式,还邀请青少年担任护旗手,增加仪式化教育体验感。

去年8月15日上午8点半,“江东门的钟声”在纪念馆公祭广场响起。此后从9月18日开始,每个开放日早晨8点半,和平的钟声在纪念馆的上空准时响起。至今累计319场,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间断。有3828名观众参加了这一仪式化的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累计30万名观众在清晨,为死难同胞举行了默哀、献花仪式。一人一朵,献出了30万多白菊。在魏特琳女士、张纯如女士等历史人物的重要时间节点,纪念馆都会在历史人物铜像前举行献花仪式。

令人悲痛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纪念馆送走了14位去世的幸存者,单独或集体举行了8次熄灯仪式,缅怀逝者。

34年前的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34年来,纪念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纪念馆的文物收藏,从建馆时的装不满2个橱子,到今天2万多件;纪念馆的研究人员从1988年的1位大学生,到今天的研究生21人、博士后流动站驻站6人;从建馆时单一的南京大屠杀专题纪念馆,到人们到南京的首选目的地。34年,一代代纪念馆人,主动担当起更多的国家责任。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