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何引领高科技产业发展 紫金山科技论坛上大咖们纷纷建言支招
2019-05-21 10:06

   聚群贤、筹众智、谋发展。在5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紫金山科技论坛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主任丘成桐,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参议会副主席孟立秋,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副总指挥、西湖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谢亿民,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余艾冰等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主题演讲,为新时代江苏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主持。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薛玲 徐媛园

  王贻芳:争取大科学装置落户江苏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发言中表示,虽然我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2.13%(2017年),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基础研究经费仅占研发经费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15%-20%的比例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近20年没有变化。值得期待的是,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王贻芳建议江苏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特别是大科学装置落户江苏,并积极支持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增加对人才、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投入。

  张翔:营造浓厚原创活力的“硅谷氛围”

  “我每次回国总是碰到很多同志问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到底先做哪个?其实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起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两条腿走路。”美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认为,江苏想要引领全球高科技产业,有三点可为:首先要建立世界级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发挥人才的聚集效应,实现高密度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人才的再锻造和人力资源的快速升级,尤其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同时打造灵活的创新研发体制,营造有浓厚原创活力的“硅谷氛围”,为产业发展升级进行技术的持续性蓄积和供给。此外还要开发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技术,打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迅速发展自主创新的“世界顶级技术”。

  丘成桐:把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打造出世界水平

  “我在东南大学成立了数学中心,很想发展一些学科,将基本数学应用到工业上,应用到种种不同的行业上面去,包括人工智能方面。”丘成桐说,整个应用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方面,需要用到大量的基础数学,也需要有能力的数学家来推动。此外还需要投入,“我认为江苏是有足够能力来做这个事的,同时可以做得很好。”丘成桐说,能够引进一大批国外或者国内的人才聚集到南京来,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东大的中心发展不错,我们今年邀请到6位不错的人才进来。”丘成桐说,希望是把这个中心打造成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一个中心,需要持续地投入,而且要去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让好的学生能够进来,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

  崔维成: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要总想着“全才”

  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副总指挥、西湖大学、上海大学教授崔维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管理问题是最大的“瓶颈”,如何科学合理地用人,给人才提供一个真正进行技术攻关的环境,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崔维成建议,一是把“分利”的合作变成“事业”的合作,把投资方、管理方、技术方三方从竞争关系变为互补关系,比如大学教授可以不参与分股,只负责做研究。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资本—市场—技术都应该找专业的人来强强合作。三是尽量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专心致志、齐心协力”的攻关环境。崔维成说:“专业的人要用来做专业的事,用人者不要想着用全才。”他还透露,未来十年计划做这样一个项目:做3台全海深着陆器,1台无人潜水器,1台载人潜水器,1条5000吨级专用科考母船。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