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集市刷脸开门、戴VR眼镜远程“轧神仙”..... 科技创新助力民俗活动提档升级
2019-05-19 11:48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被称为“苏州人自己的节日”。作为今年“轧神仙”的重头戏,5月18日,苏州市姑苏区石路银河广场上的 “老街坊”集市以刷脸开门的形式惊艳亮相。作为老字号、智能生活产品、老手艺的集中展示及销售平台,“老街坊”中分“守”、“智”、“匠”三大主题区域,得月楼、松鹤楼、采芝斋等一批老字号集中进驻,吹糖人、葫芦绘、木刻年画等老手艺作品的展示,无人咖啡机、无人冰淇淋机、家庭碾米机等智能产品的体验,“姑苏吆喝”、Cosplay、《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合唱等现场表演,都让前来“轧闹猛”的市民在尽享“轧神仙”欢乐氛围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图片

商家身着古装接待八方来客

       “八仙”卡通形象、“轧神仙”Logo、历届“轧神仙”老照片将石路“老街坊”布置得格外有节日氛围,一开街这里便人潮涌动,身着古装的商家们热情地招待八方来客。按照苏州民俗,“神仙糕”是当天必吃的美食,今年,姑苏区金阊街道联合老字号黄天源在“轧神仙”期间推出定制款“神仙糕”,让“老苏州”们多了一份新奇。据悉,这款“神仙糕”由黄天源糕团制作非遗技艺第五代传人穆岚亲自研发打造,采用传统糕团制作技艺和“老苏州”喜欢的传统口味,搭配全新造型和“轧”字Logo,备受老苏州们的青睐。

图片

       此外,首次推出的“神仙粽”、得月楼的苏式糕点、松鹤楼的苏式点心、万福兴的炒肉团子、 采芝斋的糖果,如意檀香扇的檀香扇、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二胡等一批老字号代表性产品,不仅让“老苏州”重拾记忆,也吸引了众多“小苏州”、“新苏州”走进“轧神仙”活动现场。

72个老行当展现苏式生活情调

       行走在幽深的小巷中的卖花姑娘、设在跨河拱桥畔的剃头摊、坐在芭蕉树下专心做活的箍桶匠……现场,苏州本土画家周文雍以“苏州老行当”为主题的系列画作,引来众人点赞。周文雍选取了上个世纪初活跃在阊门附近的72个老行当为原型进行创作,全方位还原了老苏州的市井风貌与风土人情。

图片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看到,画作中的不少“老行当”也出现在了集市中。在以“匠”为主题的展示区,吹糖人、葫芦绘、草编、木板年画等如今已难觅踪迹的老手艺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栀子花白兰花”,挎着竹篮的卖花女子用清脆的吴侬软语沿街叫卖,这是“老苏州”儿时最清香的记忆。除了各类商品的展示销售,“老街坊”中穿插进行快闪表演,其中包括极具苏州特色的“姑苏吆喝”。

科技为传统民俗注入新活力

       家住采香花园的居民王震一早来到活动现场,作为 “轧神仙”的活动铁粉,王震直言,今年活动中新增的科技元素让他大开眼界。据了解,此次“轧神仙”活动首次引入了“新零售”概念,在“老街坊”以“智”为主题的展示区中,无人售货、无人收银、无人配送等技术都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零售模式体验。同时,家庭碾米机、智能泡茶机、无人咖啡机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产品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

图片

       今年5G“轧神仙”体验活动人气爆棚。据主办方介绍,石路银河广场内安装的全景摄像头对活动现场情况进行全景视频采集,通过5G 技术实时将画面传送至VR“轧神仙”体验点。除了在石路地区能体验到5G“轧神仙”的活动乐趣,身在园区苏州中心体验点的市民佩戴上VR眼镜,也可以瞬间“穿越”空间限制,身临其境地看到“轧神仙”的现场情况。同时,全国的网友通过手机App也能实时收看“轧神仙”活动。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朱丹虹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