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的听力还好吗?
2019-02-20 01:24

 

 

 

戴上耳机,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把音量调到最大,沉浸在一个人的声音世界,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却暗藏着健康隐患。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35岁年轻人中,约有11亿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头号杀手”。如果不积极干预,预计到2050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并非危言耸听。如今,在下班的地铁里,在聚会的饭桌上,在独处的卧室内,随处可见带着耳机的年轻人,但是不合理使用耳机带来的危害,绝大多数人恐怕还一知半解。专家指出,长时间佩戴耳机对耳朵产生压迫,高强度的声音不断地撞击耳膜,就会造成细胞损伤;而在嘈杂环境和封闭空间戴耳机听音乐,为了听得更清楚习惯性调大音量,带来伤害更大。听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功能,一旦损伤往往不可逆转,必须高度重视。

 

从有线到无线,从蓝牙到降噪,从头戴式到耳塞式,近年来,耳机成为年轻人的标配,受到青睐。一方面当然是声音独有的传播优势和魅力,让音频从小众走向大众;另一方面则是年轻人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让耳机成为人机互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现实中,有的热衷长时间刷音视频,使用耳机一不小心就在“根本停不下来”中过量了;有的喜欢戴耳机玩手机游戏,声音带来沉浸式感受同时也让耳朵压力不小;还有的上班族早起洗漱、上班乘车、晚上入睡都离不开耳机。这些日常生活体验提醒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音视频设备,是年轻人必须补上的重要一课。

 

由音视频设备带来的听力下降风险,放置在更为宽广的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在互联网技术和音视频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感官系统开足马力,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运转。有人说,当海量图像信息让我们眼球“不够用了”,音频则创造了一个全新时空,可以不受场景限制地接受信息。在我们的眼睛被手机绑定后,耳机再次绑定了我们的耳朵,让我们被数字世界笼罩得更加彻底。有人说,人的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注意力的分配。当技术越来越多地占领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应该与他人、与世界相处,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可能是一个比听力损伤更严重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发布数据的当日,连同国际电信联盟共同发布了一项个人音频设备使用建议准则,提出对音频设备上增加音量和时长监控、父母控制音量等功能,并倡议各国政府和生产商在自愿的基础上采纳该准则。用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干预和监测人们使用音频设备的习惯,从而保障人们的听力健康,应该说是破解听力下降这一难题的新思路。当然,解决这个问题难以一蹴而就,不妨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视作一个预警。在音视频市场快速发展、技术与生活深度融合的当下,尤其应该注意:技术进步也是一把双刃剑,扬长避短方能更好服务于人。

 

 

“头发掉的差不多了,视力不好使了,没想到听力也堪忧。”网友的留言不乏揶揄的成分,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年轻一代中重申。听着耳机里最后一首歌迟迟不肯入睡,一遍一遍刷着手机赖床不起,“熬最晚的夜,涂最贵的眼霜”,这些肯定与健康背道而驰。其实认识到危害是第一步,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自律、行动和坚持。合理使用耳机,健康用耳,不妨成为我们回归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文 | 韩鑫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