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头条】离别60多年,“国家的孩子”带全家自驾1600公里回南京与亲人团聚
2024-07-05 22:02

7月5日清晨,年近七旬的安忠华跨越1600公里来到了南京高淳。60多年前,安忠华和其他孤儿一同踏上开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列车,之后被当地的家庭收养。经历半个世纪的飘零,他始终难忘血脉亲情,退休后更加渴望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今年,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和南京高淳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家乡,将于7月6日上午与高淳的家人团圆。7月5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了安忠华位于高淳的老家,他的家人早已布置好一切,迎接这位远方的游子回家。

自驾1600公里来高淳认亲

回忆幼时经历痛哭流涕

过去的一天对安忠华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天,志愿者原本安排的团聚时间是7月6日上午,但他和家人在7月5日凌晨3点就到了南京高淳。安忠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7月4日早上6点,他们一家9口便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发,因为想早点见到家人,便由两个女婿轮流开车,自驾了20多个小时到南京。安忠华说:“在车上挺激动的,就想快点到达,只要到了高淳,就是到家了,就能见到亲人了。”

安忠华一家9口自驾1600公里来到高淳

虽然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是1956年2月,但安忠华从来不知道自己今年多大。他这次见到家人后,第一个问题就是想弄清楚自己今年多大了。安忠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从小就不知道自己是哪儿的人,有人说我是从火车上抱下来的,有人说我是从民政局领养的。”等到记事后,安忠华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己是南方人,是被火车拉到内蒙古的。

因为养父母家中条件不好,安忠华二年级就辍学了。他六七岁时,养母去世。成年后,安忠华参加工作,成了一名电焊工。20岁时,他的养父去世。他哭着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在养家没有其他亲人了,只有我一个‘光杆司令’。”安忠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做了20年电焊工,后来又搬到呼和浩特生活。他养过牛,但因为饲料成本太高,最后没有创业成功。

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安忠华遇到了爱人闫三林。两人从小住在一栋楼里,关系非常好,1976年结婚,有了两个女儿。闫三林知道丈夫是外地人,所以更加理解丈夫的不易,也支持丈夫寻家。

安忠华带的老照片

闫三林回忆道,“以前经常有人对安忠华说,‘你是外地来的,是被火车拉来的。’他最初无所谓,但说的人多了,他就不想提这件事,觉得非常不舒服。”

回忆起找家的经历,安忠华痛哭流涕,“感觉像大海捞针一样,原本都放弃了,没想到还有机会见到亲人。”

安忠华和妻子坐在高淳的街头闲聊

警方溯源家乡在南京

高淳志愿者助力团圆

今年3月,安忠华和家人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国家的孩子”认亲的新闻,想到自己的身世,重燃了希望。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孩子们帮我联系了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帮我一起寻亲。”安忠华的二女儿安小清说:“爸爸这么多年很孤独,我们希望给父亲找到根。”

今年5月,南京高淳寻亲志愿者团队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警方获取安忠华寻家的信息:他的老家可能在南京市高淳区北埂陈家。为了尽快找到安忠华的亲人,志愿者团队中的王祝芳和杨建军一连去了几次高淳北埂陈家进行实地走访、排查。杨建军说:“采集到部分丢失过亲人村民的血样,之后也有好心村民不断给我们提供丢失家庭的信息。”

6月8日,高淳寻亲志愿者团队再次带着更多人进村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好心村民的带领下,他们采集到了两份血样。村民陈传寿家曾丢失过男孩,而且从相貌上来看他与安忠华更为相像。

志愿者了解到,陈传寿家在20世纪60年代因家中困难,母亲曾将四儿子送到安徽芜湖,希望遇到好心人收养。6月18日中午,志愿者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警方获悉,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安忠华和南京高淳的陈传寿DNA比对成功。

陈传寿的儿子陈先云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志愿者找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都非常吃惊,“当时是送到芜湖的,他在内蒙古,我们在江苏,怎么会是一家人呢!”DNA比对成功后,陈先云也向家人讲述了这段历程,他的父亲和三伯才慢慢地接受了安忠华是自己家人的事实。

采访过程中,安小清聊起父亲终于找到家乡的时候流下了眼泪,“爸爸一直有一个心结,好在现在找到了兄弟姐妹,他以后除了我们还有其他亲人了。”安小清说,“根本没想到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

安忠华的二女儿安小清讲起父亲的经历流下了眼泪

高淳老家人热烈欢迎:

回家是件大喜事

安小清说,这次全家9口人都来南京认亲,还给父亲老家的人带了烤羊腿、牛肉干、奶制品等内蒙古特产。

安小清是小学语文老师,平时上课,经常和班里的学生讲述“国家的孩子”的故事,“当孩子们知道我爸爸有这样一个身份后,都感动地流下了泪水。我觉得这件事可以让周围更多人了解过去的生活,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寻亲队伍中,让这些‘国家的孩子’找到根。”

7月5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高淳区北埂陈村,见到了安忠华的三哥陈传福和五弟陈传寿。73岁的陈传福已是满头白发,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959年前后,8岁的他跟着母亲,带着当时年仅4岁的安忠华到芜湖周边市集变卖家具,“当时家里确实困难,吃不起饭,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母亲觉得时年4岁的安忠华年纪小且活泼外向,就想着把他留给别人家。”

陈传福回忆说,当时母亲把安忠华一个人放在市集,“妈妈没有立即离开,怕孩子被野狗野猫欺负,直到看见有人把安忠华领走才离开。”陈传寿的儿子陈先云参与了安忠华回家的全过程,他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也经常听奶奶提起过此事,“奶奶生前时常念叨着我这位素未谋面的叔叔,后来生活好些了也曾想过要把他找回来。”

安忠华的三哥陈传福和五弟陈传寿

对于明天的认亲,陈家人十分激动和期待。陈先云说:“四伯失散了这么多年,能重新找回来确实是件大喜事。”最近一段时间,陈传寿经常对家里人念叨:“四哥是我们的亲人,无论他在外面混得怎么样,只要他回来,有饭吃、有地方住,我们全部都安排好,全家人都会接纳他。”

南京的这群寻亲志愿者

想让更多离家的孩子回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安忠华能够回到老家,离不开南京的一群爱心志愿者的帮助,这群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教师、司机,还有包工头、杂货店老板等。过去6年,他们自费帮离家数十年的寻亲者找家。48岁的王祝芳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目前在高淳的一家旅游景区工作,2018年4月成为寻亲志愿者。据王祝芳介绍,她所在的寻亲志愿者团队有18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助寻亲者找家的,“我们已经采集了400多份血样,助力了40多个家庭团聚。”

50岁的刘小飞是高淳的一名村医,2018年加入了寻亲志愿者团队。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像“媒婆”一样,要在父母和失散的孩子之间搭线,打消双方的顾虑,才会有后面的团圆。刘小飞称,他帮人寻亲时经常被人误解,“有的老年人有顾虑,担心失散的孩子会埋怨;也有的人以为我们是骗子,甚至直接报警了。”

“你好,我是一名医生。我不是骗子,我也不要你一分钱。如果你相信我,请加我微信,我把工作证和其他人团圆的视频发给你……”找到疑似对象前,刘小飞首先会取得对方信任,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份。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虽然帮人寻亲的过程很繁琐,也没有回报,但能够帮助人是最开心的。

紫牛新闻记者|闫春旭 徐韶达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