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1小时下了N个西湖?专家:形象但不具可比性
2024-06-26 14:50

近日,南方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长沙1小时下了54个西湖”相关话题冲上热搜。6月24日,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比去年的首个暴雨红色预警(2023年7月29日)提前了一个多月。

为何近期南方的雨下个不停?还要下多久?容易带来哪些次生灾害?如何防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南方的雨有多大?

6月17日6时—25日6时,广西、江西、安徽、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超250毫米。过程最大累积降水量834毫米,发生在广西桂林兴安溶江司门。

黄山弈棋742.3毫米、歙县730.1毫米。

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区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超过常年50%以上,个别站点超过300%。

本轮南方强降水过程具有哪些特征与成因?

周兵表示,本轮降水具有降雨持续时间长、强降水落区空间重叠度高、梅雨锋面上对流活动持续等特点。

主要原因是什么?周兵指出有以下三点:

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维持稳定。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直接深入到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梅雨锋天气系统在江南北部到长江沿江地区稳定少动,因此降雨落区重叠度高、持续时间长,导致出现大范围强降水。

二是梅雨锋面系统暖湿气流旺盛,梅雨锋北侧中小尺度强降水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系列对流活动发展具有“列车效应”显著,导致局地性的降水强度放大,形成暴雨、大暴雨中心。

三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次年东亚夏季风系统重要成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脊线位置的阶段性南北摆动与总体位置偏南,使得江南区梅雨、长江中下游区梅雨强度增大。

厄尔尼诺奠定了我国“南涝北旱”的格局。

暴雨1小时下了N个西湖?专家:形象但不具可比性

“‘暴雨1小时下了N个西湖’是一个老话题,也是比较形象的话题,但由于所指的区域范围以长沙市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来计算,降水强度最大的长沙站达到每小时65.1毫米,但实际上降水具有不均匀性、随机性,面积尺度也不具有可比性。”

周兵介绍,长沙暴雨下得很大,但更重要的是今年长沙雨季很漫长,经历了江南春雨季,进入了长江中下游梅雨季。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持续,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

通常长江中下游梅雨平均开始时间为6月14日,7月16日结束,持续时间32天,平均降水量318.2毫米。

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长沙等地的梅汛期还将持续2周,需要做好充足的防汛救灾准备。

未来哪些地方将成为降雨核心区?

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最大的暴雨中心在广东,有14个国家级气象站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其中,龙门和佛冈分别为2120.8毫米和2020.3毫米。

湖南的降水中心在汝南和江永,累计降水量分别为1189.6毫米和1108.8毫米;总共有5个国家级气象站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可知,除南方降水显著以外,东北地区东部降水也比较明显,黑龙江多地降水偏多200—300毫米。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份,东北大部、华北、华东中部和北部、华中中部和北部、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多。

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和南部、辽宁、山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安徽北部、湖北中部和北部、重庆北部、四川东部局部、陕西东南部等地偏多2—5成。

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少。

南方暴雨容易带来哪些次生灾害?如何防范?

暴雨天气出现时,多伴随雷电和狂风,常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水库垮坝、城市内涝、毁坏庄稼与建筑、交通与通信受阻等。

暴雨可直接致灾,也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南方暴雨强降水致灾性强,不仅带来城市内涝、流域性洪水,还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城市运行、民众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等多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暴雨引起的山洪具有流速大、过程短,危害性和破坏力非常强等特点。

在接到预警或者遇到山洪时,不要犹豫和不舍财物,立即按照预警信息提示或向沟道两边高坡上跑,千万不要顺沟跑。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相关救援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寻求援助。若是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难以自保,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或大木板、大块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逃生。

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求机会逃生。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杆断头垂下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