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竹西佳处看古运河重生
2024-06-17 16:40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就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正日子。最近,为找寻“让古运河重生”的鲜活案例,国内众多媒体将镜头和笔触对准了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的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大运河2500多年的史书,第一笔起于此;3200公里的浩荡,第一滴源于此。
而今,扬州竹西,从唐诗宋词中走出来,还历史以尊严、还发展以空间、还百姓以自在,以生动鲜活的模样出现在面前,游公园、看古迹、品美食……百姓家园可商可居,自在生活可圈可点。穿行在竹西的大街小巷,古韵新风扑面而来——运河原点因“运”而兴、历史遗存随“运”焕新、文旅产业应“运”而生。

图片

 

一座原点公园开启了

一条河、一座城的新叙事

“自从公园落成,我们就能在家门口露营,眼看着这里的人流量也大了起来。”6月15日下午,市民李佳行带着家人来到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露营烧烤。

西起史可法路,东至吴王夫差广场,北临邗沟路,南依古邗沟,这座占地4.05万平方米的新公园,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前来露营、打卡。
图片
时间回到2023年以前,这片毗邻古邗沟的区域还是一处观光带。一草一木,在时间流淌中,听古邗沟讲述古老的故事。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彼时,吴王夫差于此挖下运河第一锹,开启了一条河、一座城的千年叙事。
2023年10月4日,在这片区域,一座被赋予运河属性的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1.45公里的古邗沟,有800米在竹西境内。因此,竹西称得上运河之源。这几年,我们不断邀请文史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让历史遗迹从史书中走出来、亮起来、活起来,是应有之义。”竹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德彪说。
以何种方式呈现历史?竹西想过许多方案,最终决定建一座公园,再现历史的同时,服务市民生活。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是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我们要以一座公园,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讲述中国大运河最早开挖段的历史。”孙德彪说。
图片
漫步在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古邗沟码头、古邗沟展示馆、运河沿线节点城市景观小品、露营基地错落有致,花廊、牌坊、邗沟步道相辅相成,马可妈妈意境餐厅、啤酒屋、咖啡厅、夜市夜集交相辉映。
下午三点,古邗沟展示馆里,《运河密城》沉浸式演出开场。一群年轻人身着黑色、黄色、紫色、绿色斗篷,化身不同角色,走进地下一层。在这里,他们将与吴王夫差共商国家大事,与张若虚对诗,与马可·波罗共做青花瓷……
“《运河密城》以运河为主线,追随河的记忆,从吴王夫差挖下第一锹,到大运河成形,穿越时空,探寻运河的前世今生。”运河密城互动街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李响说,游客也可参与角色扮演,与演员“时空对话”。
一场沉浸式演出,依托运河历史,以原创IP故事呈现立体多维、生动丰富的文化图景,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夜幕降临,临街树木上一句句由灯光打造的诗句点亮了公园,一场夜市随之而来。浓浓的“烟火气”与“文艺范”交相辉映。
当前,竹西的旅游业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体验、消费复合式构成转变,带动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综合产业发展。

图片

 

百姓家园可商可居

自在生活可圈可点

6月15日上午7点多,73岁的俞春和与家人一起来到冶春竹西店吃早茶。热闹的大厅里,他们吃着包子,喝着绿杨春,欣赏窗外郁郁葱葱的风景。“这个地方以前是黄金坝疏导点,到处是污水、烂菜叶子,现在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俞春和说,“我们生活在这里的人自在得很,运河人家迎来了新生活。”

俞春和是土生土长的竹西人,见证了竹西的变迁。他所说的黄金坝疏导点,地处竹西街道核心区域,是简易的农贸销售点,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以前这片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市场里的污水经常溢出来,我们真是苦不堪言。”他说。
“影响居民生活,又在辖区核心区域,着实影响整体市容。”孙德彪说,街道最终决定将其拆除,并在附近新建一处高标准的农贸市场,原先的地块则还绿于民,成了上方源公园。
上方源公园落成后,周边水系同步进行更新。扮“靓”生态底色,让竹西人共享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冶春新店落户时,设计极具匠心。
“我们店面的造型,像流水一般,内部设计非常雅致,各厅的名字与竹西息息相关。”冶春竹西店店长韩杰说,这里环境优美,冶春必须配得上环境。
冶春竹西店的东面,是全新建设的邗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山”的概念打造的房屋,和传统意义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大不一样。
“很多周边的居民会来我们党群服务中心逛逛,不为办事,纯粹是觉得环境好。”邗源社区党委书记刘莲说,年轻人还会坐在阶梯上,捧读一本书,一看就是半天。
近年来,竹西以“真刀真枪干一场”的气魄,掸去辖区的积尘,走“城乡园区共进”发展路子,让农文旅融合推进。
在竹西,不断出新的不只是城市街区,还有乡村。
图片
“我们瓦窑村以前是典型的农村,道路坑坑洼洼,环境破败。现在可不一样啦,光一个窑心湖,就有了景区的感觉。”村民许广龙自豪地说,前段时间,这里举办了钓鱼比赛,来了几百人。
总面积83亩的窑心湖,前身是一个个人工挖掘的小湖泊,小湖泊相互沟通后,宛若地面上生出的一面明镜。
瓦窑村党委书记庄新星说,瓦窑村位于沿湖大道和江平快速路交叉处,以前人们驱车经过这里,都不会多瞧一眼。现在很多人慕名而来。“今年‘五一’和端午期间,很多市民到窑心湖边上露营。”
图片
建设中的民宿,将要打造的稻田火车等项目,正在逐步充实瓦窑村的文旅发展。
“我们就是要让游客能够留下来,这里不仅有民宿,还有餐饮、咖啡、烧烤。”庄新星说,正在建设的窑文化展示馆,将还原瓦窑村历史上烧窑的历程。“瓦窑村在古代烧窑,出品的砖块曾供皇家使用。”
近年来,竹西人清晰地看到,曾经的城乡接合部,在样貌出新中,不断刷新“流量”。
“如果说,旅游收入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那么借助旅游推介竹西,则是吸引客商、汇聚发展要素的无形资产。”孙德彪说,眼下,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正在竹西加快“变现”。

还发展以空间

崇古而厚今,利城而富乡

“我们致力于打造集中试研发、科技创新加速器和科技智造基地于一体的创新型都市生态产业社区。目前,园区建设已经进入封顶阶段。”昨天上午,在坤鼎扬州科技创新未来园建设现场,坤鼎集团总裁助理杨冬说,项目预计年底完工,明年正式投入运营。

“我们选择竹西,就是看中了这里已经腾挪出来的土地。”杨冬说,不用为土地烦神,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图片
坤鼎所在区域,曾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周边输变电高塔密集,无法利用,逐渐被违章搭建的棚户侵占。2020年,竹西街道利用无人机高空巡查区域环境,“盲点”暴露无遗。
“当时,我们启动大运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短短10天时间,拆除了一批有30多年历史的‘老违建’。”孙德彪说,“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最终引来了坤鼎这只‘金凤凰’。”
“生地”变“熟地”,让项目快落地。背后有一个让竹西人无法忘怀的教训。
“我们曾经洽谈了一个项目,对方提出,必须在6个月内提供120亩用地,否则就去其他地方落户。当时我们根本没有合适的土地提供给对方,只能眼睁睁看着项目流产。”竹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志鹏说,这件事让竹西人深刻意识到,要对辖区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腾挪出足够的空间供应优质项目。
近年来,竹西街道盘活电厂周边闲置低效用地,对运河码头区域内低产低效企业逐步清退,共整理出工业面积约400亩、商住面积约500亩配套用地的土地资源可供项目落户。
曾经偏居扬州北郊,竹西缺乏区位优势,发展受限。随着江平快速路的打通,辖区路网不断完善。如今,在竹西街道范围内,10分钟可以上高速、15分钟能够抵达高铁站、30分钟到达机场。
图片
“占地9平方公里的竹西,有4平方公里的城市、3平方公里的园区、2平方公里的农村。这几年,我们实施了江平东路东延、运河快速路北延等重大城市交通工程,以及‘城乡畅达’项目。”竹西街道办事处主任申忠杰说,目前,窑园路、马山路、槐南路等十条道路已建成通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后,我们吸引了扬州冶春食品生产配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优质项目前来落户,建成了吾悦广场等综合体,形成了大王庙商圈。”
崇古而厚今,利城而富乡,安居而乐业。如今的竹西,正在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乡村加快振兴,开创属于竹西人的新历史。
通讯员 汪婕 记者 张旭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