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船港防污 江苏交通创新执法呵护碧水蓝天
2020-11-16 10:00

11月5日下午2点多,崭新的“苏常洁1号”污水收集船缓缓驶离常州运河西港码头,开始了它的巡回收运工作。5分钟后,污水收集船停靠在“兴陶机61188”号砂石船旁边,工作人员麻利地将污水收运软管递送到砂石船上,小型电泵呼啦啦运转了几分钟,船上的一箱污水立刻被加压输送到了“苏常洁1号”上。

图片

船上污水往哪去?别乱排!政府免费收

“苏常洁1号”10月底刚刚下水,是常州市水上交通防污染领域的首款“治污重器”。工作人员一边给砂石船抽污水,一边还顺手收走了船上的垃圾,丢进了收集船上的分类垃圾箱中。收回管道后,“苏常洁1号”又继续向下游驶去。常州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孙达告诉记者,这艘污水收集船每次可装载20吨生活污水和油污废水,每天巡回一次,平均一天可以免费为40条船解决污水送交问题。

江苏水网密布,几万艘船舶常年往来于大江大河之上,过去,船上的淘米水、洗澡水、粪便冲洗水等等都是直接排到水中的。“以前运河上一到春夏就布满蓝藻,时常还能看到漂浮的垃圾,这一两年明显能感觉到水质有好转。”在京杭运河镇江服务区附近等候过闸的“金城机588”号船主徐荣昌对记者说。他的船属于400总吨以上的大船,出厂时就安装好了污水储存柜,“那些400吨以下的小船以前没有这个储水柜,都是政府免费安装的。今年沿岸的收集点也越来越多了,污水送交更加方便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宜兴市盛伟水泥有限公司坐落在锡溧漕河旁,小小的企业码头上也装上了智能垃圾接收柜和污水接收装置,“有船停靠过来时,船员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随时可以送交污水垃圾。”当地交通执法部门介绍,每周都会有专门的机构前来清空污水箱和垃圾柜,送到集中处置点进行处理。仅在宜兴,已经有106个码头企业设置了污水、垃圾收集点。

智能监控每一艘船,不让一滴污水“漏走”

记者从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获悉,近年来江苏改变过去以罚为主的传统监管方式,变“堵”为“疏”,着力构建船舶、码头、港口和政府四位一体的船舶污染治理责任共同体。进一步把船舶水污染“达标排放”提升为“零排放”,截至目前,江苏本省籍400总吨以上货运船舶全部配备防污处理设施,今年又用铅封方式“打补丁、防偷排”;江苏籍400总吨以下已有1.45万艘免费安装生活污水储存柜和监控设备,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安装到位。

图片

图片

船上污水收纳设备安装到位的同时,江苏又在辖区码头共建成船舶垃圾接收设施5791套、生活污水接收设施2579套、含油污水接收设施2249套。同时配备了接收车126辆、接收船141艘,辖区水上服务区和船闸待闸区高标准配备智能接收设施,基本做到船舶、岸上接收设施全覆盖。

那么,这样的创新管理收效如何?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8月份,长江江苏段接收的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同比分别增长23.6倍、8.2倍,沿江及内河港口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近6万立方、含油污水近4万立方、船舶垃圾超过6000吨。

执法人员现场给记者展示了手机端的监控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可以随时监控到全省污水、垃圾等接收装置的安装情况和接收量。这个后台同时还收集着安装在每一艘船舶上的智能监控设备的数据,当船舶完成一次污水或垃圾送交,送交量都会即时反馈到平台上。按照定期排放管理的规定,超期未排放生活污水的船舶就会收到执法部门提醒和处罚。如果船舶偷排,系统中也会实时反馈出来。

创新实践闭环管理,奋力打造美丽江苏“交通样板”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问题,通过绿色发展解决“不平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交通执示部门秉持绿色航运的理念,攻坚船港防污,奋力打造美丽江苏“交通样板”,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得到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

图片

图片

在“全流域”系统整治中坚决打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完成国家和省交办的长江船舶港口污染突出问题的整改,高标准完成沿江117个非法码头和700台水上浮吊过驳专项整治,并主动开展内河非法码头整治。

在“全方位”保护修复中提升江苏航运生态系统新模式。变“堵”为“疏”,在全国率先推行“四应四尽”的工作标准,即:各类设施应建尽建、各类污染应收尽收、各类主体应管尽管、各类费用应免尽免。

在“全体系”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绿色航运新业态。江苏正在打造20个沿江特色示范段,主动控制岸线开发强度,退港还城还生态。

在“全过程”创新创优中加快构建绿色航运新体系。推动长三角区域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方面区域共治;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船舶港口防污中的应用,促进船舶污染防治监管联动、闭环管理。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规定。

据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监测,今年上半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达97.8%、同比提高13.4%;主要入海河流优Ⅲ比例为69.2%,同比上升19.2%;国考断面、主要入江支流和入海河流断面全部消除了劣Ⅴ类。水韵江苏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鲜明的生态底色。

通讯员 陈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